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赞哈调不平均律音阶及其与傣仂语声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7 08:00

  本文关键词:论赞哈调不平均律音阶及其与傣仂语声调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赞哈调 傣仂语六声声调 不平均律 中立音


【摘要】:"赞哈"(tsa:η6xap1)为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说唱音乐类型,在傣族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用。从以往学者对赞哈研究来看,曾有学者运用"不平均律"、"中立音"等关键词对赞哈调音阶进行描述。本文在厘清上述关键词理论涵义的同时,以赞哈调音阶研究为出发点,运用"Celemony Melodyne Editor"软件对赞哈歌手玉叫演唱的赞哈调《情歌》和岩帕演唱的《祈福歌》的音阶、伴奏乐器"筚"的音阶以及玉叫、岩帕念诵的傣仂语六声声调调值进行音分检测,尝试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赞哈调具有的"不平均律"音阶特征及其与傣仂语六声声调调值关系进行论证分析。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赞哈调 傣仂语六声声调 不平均律 中立音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赞哈”(tsa:酅6xap1)为傣语,译为汉语为“会唱歌的人”,还可译为“傣族歌手”。但现代意义上的赞哈除了指傣族歌手外,还指傣族歌手演唱这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此外,根据赞哈伴奏乐器的不同,又分为“筚”伴奏的“哈赛筚”、“玎”伴奏的“哈赛玎”。从“不平均律”(详见下文)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联韬;中国境内傣族民间音乐考察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在畅;;我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3 张灿;;京族独弦琴源流新考[J];歌海;2012年03期

4 苏晓红;;黔东南反排木鼓舞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向[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1期

5 曹量;;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3期

6 杨紫芸;;《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的法(乐)器——以云南十三族为例[J];歌海;2013年05期

7 李纬霖;;傣族赞哈调及相关乐种研究方法举要[J];歌海;2014年04期

8 马振林;;从连云港双龙汉尺看汉代建鼓艺术[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魏玮;;浅议传统流派筝曲中的“做韵”特色[J];黄河之声;2008年21期

10 路艺;;达斡尔族音乐研究资料综述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罗希;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王金旋;尺八:中日文化语境中的历史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讷榛;达斡尔族传统民歌中的调式交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蕊;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红;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雷日朗;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啵咧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灿;中越独弦琴音乐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6 刘艺;新疆维吾尔族改良艾捷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煦;阿尔泰山区图瓦人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丽;环县道情皮影文场乐队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文革;南系核心腔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王金旋;尺八的历史考察与中日尺八辨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安明;傣族双声部民歌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1年06期

2 施之华;傣族傩文化与傣剧[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04期

3 韩国,

本文编号:687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87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