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历史—哈特曼在中国20年的音乐教育活动
本文关键词:亲历历史—哈特曼在中国20年的音乐教育活动
更多相关文章: 沃尔夫冈·哈特曼 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教育 上海音乐学院
【摘要】:20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哈特曼教授作为第一批奥尔夫基金会的代表来我国讲课,至今已持续二十余年。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哈特曼教授到中国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二十年,正是中国音乐教育飞速发展的二十年。不同阶段奥尔夫体系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与接受度,反映出中国对教学法接受心理的变化,可以说西方教学法的传入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转折点。本文以哈特曼教授在中国的讲课经历为线索,论述中国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从陌生到了解,从启蒙抵触到吸收创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传播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沃尔夫冈·哈特曼 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教育 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第一章 历史背景:我国音乐教育学科意识觉醒的契机——奥尔夫理念的引入9-16
- 第一节 沃尔夫冈·哈特曼——结缘奥尔夫9-11
- 第二节 80年代我国音乐教育背景与廖乃雄的贡献11-14
- 一、国家政策的引导11-12
- 二、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触动12-14
- 第三节 哈特曼教授首次访华——奥尔夫基金会携手中国音乐教育14-16
- 第二章 1995—2005年,哈特曼在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热播16-32
- 第一节 亲历历史:哈特曼与中国的合作——启蒙与抵触16-25
- 一、初步合作期16-19
- 二、深入合作期19-21
- 三、困惑、质疑与理解21-25
- 第二节 实用性与社会需求:哈特曼式诠释25-32
-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推行的可行性分析25-29
- 二、哈特曼带动下与奥尔夫有关的教学活动29-32
- 第三章 趋于理性的教学法学习,2006年至今32-39
- 第一节 开放的中国音乐教育领域32-33
- 一、理性地回归32
- 二、灵活地运用32-33
- 第二节 “奥尔夫大使”哈特曼现阶段在中国的教学活动33-36
- 第三节 观点与建议——音乐教师的理解力与能力构建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7
- 附录47-54
- 后记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小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郑金洲;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叶露倾;国际音乐教育发展与中国音乐教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王波;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特征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5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讨会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8期
6 张胜军,王琰春;教育本土化的多重涵义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4期
7 李爱平;;论21世纪初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五大态势[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洛伊斯·乔克西 ,罗柏特·阿勃拉姆逊 ,阿冯·吉莱斯皮 ,大卫·伍兹 ,陈平;北美洲的音乐教学法[J];音乐研究;1988年01期
9 李凌;国民音乐教育要改革、开拓、大踏步前进[J];音乐研究;1988年02期
10 伍雍谊;本世纪前半叶我国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音乐研究;199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媛媛;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朱莉;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引入过程中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纪琛;1966年-2006年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与课程发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97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9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