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曲民歌的语言特色
本文关键词:试论河曲民歌的语言特色
【摘要】:随着民族歌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河曲民歌在我国整体音乐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鲜明的山歌风味为一大特色。鉴于此,本文从河曲民歌的节奏以及衬词、衬腔两方面出发,对河曲民歌的语言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促进河曲民歌的发展。
【作者单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河曲民歌 语言特色 探析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河曲,位于山西西北部边界,与陕西、内蒙古隔黄河相望,是一个“一鸡鸣三省”的特殊地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曲民歌独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在河曲民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后,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并熟悉河曲民歌,河曲也因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晓玲;;论山西河曲二人台的起源与表演形式[J];黄河之声;2008年16期
2 徐平;方言与民歌刍议[J];民俗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许学;;民歌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戴汝庆;;冯梦龙评注民歌的方法及其成就[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田华;;《挂枝儿》、《山歌》中的私情与晚明社会[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程刚;王春;;论当涂民歌的艺术特色[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时俊静;;【挂枝儿】与【挂真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五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曹成竹;;从习性到审美习俗:一个布尔迪厄概念的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2期
8 陈利利;;《山歌》情爱内容及其美学表征[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郝红艳;;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考察[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朱家席;;五河民歌过渡性的时空特征辨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师海军;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戎龚停;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刘英波;明代中后期南、北方散曲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程炜;《古谣谚》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杨银波;紫阳民歌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春晖;吴方言对歌唱的负迁移探因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文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铁晓;陈铎散曲作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青梅;“五四”歌谣运动与早期白话诗创作[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莉琴;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晓静;从《竹枝词》看开埠前上海地区的社会风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贺征苏;加拿大纽芬兰民歌歌词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亚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我见——与蔡仲德先生商榷[J];人民音乐;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雁;;河曲民歌艺术特色分析[J];大舞台;2010年07期
2 加俊;河曲民歌《走西口》背后的艰辛与辉煌[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任俊文;浅析河曲民歌的历史与现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于有荣;;河曲民歌音乐特点的研究[J];音乐创作;2008年03期
5 王s,
本文编号:726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2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