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及其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24 20:19

  本文关键词:论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及其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抗战歌曲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创作 传播 流行


【摘要】:抗战歌曲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抗日救亡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其影响是重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内容是丰富的。本文试图从抗战歌曲(主要是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的角度,通过对1931年到1945年抗日救亡歌曲创作与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以及流行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抗战歌曲的创作”主要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方式以及创作特点,通过对抗战歌曲三大作曲家群体的研究以及创作特点的总结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过程;第二章:“抗战歌曲的传播”主要对抗战歌曲丰富多彩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梳理并且进一步总结其传播特点;第三章:“抗战歌曲的流行”主要分析抗战歌曲广泛流行的原因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四章:“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通过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促进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并且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反过来促进了抗战歌曲的创作与传播,进一步概括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抗战歌曲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创作 传播 流行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1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6-8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8-11
  • 第一章 抗战歌曲的创作11-19
  • 第一节 抗战歌曲的创作方式11-15
  • 一 以萧友梅、黄自为代表的专业音乐院校师生的创作11-12
  • 二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组织为基础的革命音乐家的创作12-13
  • 三 以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文艺工作者的群众性歌曲创作13-15
  • 第二节 抗战歌曲的创作特点15-19
  • 一 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适应社会精神的需求15-16
  • 二 具有战斗性和人民性的内容16-17
  • 三 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风格17-19
  • 第二章 抗战歌曲的传播19-36
  • 第一节 抗战歌曲的传播途径19-31
  • 一 通过成立救亡歌咏团体传播19-20
  • 二 通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传播20-24
  • 三 通过采用口头教唱与乐谱教唱相结合的方式传播24-25
  • 四 通过电影音乐、广播、唱片等媒介传播25-27
  • 五 通过报刊报道、专业音乐刊物、出版歌页歌集等书面传播27-29
  • 六 通过在各类文艺工作者的演出和宣传中传播29-30
  • 七 在世界上的传播30-31
  • 第二节 抗战歌曲的传播特点31-36
  • 一 传播方式丰富多彩31-32
  • 二 传播范围宽广,规模空前盛大32-33
  • 三 传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组织性33
  • 四 传播的影响广泛而深远33-34
  • 五 在国统区的传播具有"开放型"和"封闭型"的双面性质34-36
  • 第三章 抗战歌曲的流行36-45
  • 第一节 抗战歌曲流行的原因36-39
  • 一 民众的抗战热情高涨36
  • 二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36-37
  • 三 革命音乐家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的积极创作37
  • 四 歌咏团队不断涌现壮大37-38
  • 五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群众歌咏活动方式38
  • 六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进行理论建设和干部培养38-39
  • 第二节 抗战歌曲流行的影响39-45
  • 一 唤醒民众,号召全民奋起抗日39-40
  • 二 鼓舞士气,坚定齐心抗战的信念40-41
  • 三 激越斗志,歌咏军民抗战活动41-43
  • 四 打击敌人,瓦解日军伪军和汉奸43-45
  • 第四章 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有着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45-50
  • 第一节 抗战歌曲的创作推动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46
  • 第二节 抗战歌曲的广泛传播与流行促进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46-47
  • 第三节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广泛开展反过来促进了抗战歌曲的创作47-48
  • 第四节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抗战歌曲的传播48-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泓茹;抗战歌曲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的启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岳英放;简述抗战时期的音乐及创作特点[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3 梁茂春;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篇章——抗日救亡歌曲[J];百科知识;1995年08期

4 梁茂春;抗战时期中国的乐曲创作[J];百科知识;1995年11期

5 岳英放;;音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廖耀东;纵观抗战时期的中国音乐[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年01期

7 梁茂春;汹涌澎湃的音乐大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J];国际音乐交流;1995年02期

8 刘慧,刘忠;三十年代著名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1期

9 苗向阳;;抗战歌曲及其对八年抗战之影响[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尹晨曦;;论抗战歌曲的民族性[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玮;中国抗战歌曲的历史作用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2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32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