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发布时间:2017-09-05 04:09

  本文关键词:论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更多相关文章: 钢琴协奏曲 演奏风格 民族性 多元化


【摘要】:巴托克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巨匠,代表他的是那些经百年验证的音乐作品。巴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晚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巴托克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写于巴托克远离祖国、生活困难、病魔缠身的时候,但却充满了美好的感情和诗情画意的境界,表现出作曲家对祖国的思念,对大自然的赞颂,对生活的的信念。在音乐语言上,它不同于巴托克以往的一些作品,没有粗野的不协和感,也没有怪诞的讥讽。相反,与传统古典音乐的联系明显,优美抒情,结构上也具有古典音乐清晰简明的特点。研究《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和声曲式等音乐本体的研究,以及对巴托克艺术生涯的了解,阐释巴托克这部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和音乐语言的表现;通过对匈牙利的历史及其民族做一定的了解,并结合巴托克的人生经历来剖析这首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思想内容。巴托克的创作理念实际上是和他的人生观哲学观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美学的研究方法来对这部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将这部作品提升到能够体现作曲家价值观念的范畴上来。 《第三钢琴协奏曲》结合了众多艺术特色于一身,是巴托克的绝笔之作。作品重新表现出巴托克早期作品中那种清新明朗的风格,像是他对自己人生的回忆与总结。巴托克的理想“在于所有不同因素的最均衡的融合”。1他不是一位民粹主义者,不仅注意吸收传统西洋音乐的珍贵遗产,也注意摄取音乐艺术中的各种最新成就,作品呈现出与各个时期的某个作曲家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而使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有着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演奏实践上,笔者做出了对本曲的音乐形象,节奏与速度,触键与力度,声音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在作品的内容上,则是通过创作细节,谈匈牙利的民族和国家历史,以及巴托克的人生观哲学观与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上升到作品的思想涵义 由于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研究资料较之古典时期著名作曲家的少得多,目前对他本首乐曲的创作理念和思想过程进行更透彻更真实的分析还是相对较困难的。而这首乐曲对于研究巴托克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巴托克所有的创作技法和他临终前对一生的回顾,由此可见,如要对巴托克的思想和演奏有更深入的理解,必须深入全面的了解分析本作品。目前对这部作品的研究,通常停留在对他乐曲本身即曲式和声调式等音乐本体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在对巴托克作曲技法有一定研究贡献同时,也存在着如对本部作品创作背景和作曲家创作理念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巴托克受到并吸收了古典浪漫时期作曲家如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等,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彪西,现代派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的作曲技法与风格的精髓。对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必须也要对这些相关的作曲家以及作曲流派进行了解和分析。通过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可以让研究者和演奏者了解到更多流派的作曲家,因此这部作品更加有研究意义,演奏者需要有一定的功底,更全面系统的学习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才能够更好的演奏这部作品。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演奏风格 民族性 多元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7
  • 前言7-8
  • 第一章 简述巴托克的艺术生涯8-10
  • 第二章 作品的结构分析10-13
  • 第三章 作品的演奏之见13-17
  • 第四章 作品的内容之见17-23
  • 结语23-24
  • 参考文献24-25
  • 致谢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盛宗亮;巴托克与现代中国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李正_g;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翟昀;;浅议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友刚;;巴托克音列思维特色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795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95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