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的艺术探析
本文关键词: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的艺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莫扎特 音乐会咏叹调 再不信任她 艺术特征 演唱处理
【摘要】:莫扎特被人们称为“天才音乐家”、“神童”,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在众多作品中的比重仅次于他的歌剧。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首音乐会咏叹调,有的是为自己的歌剧增加的返场曲目,有的是为其他歌剧作曲家的作品而增加的曲目,更有一些是专为歌唱家的音乐会而量身打造。 本文选择《再不信任她》为主要研究对象,刘音乐会咏叹调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音乐会咏叹调的特点和平时的演唱经验,对这首作品从艺术特征,曲式分析和演唱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让人们对莫扎特的这首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莫扎特 音乐会咏叹调 再不信任她 艺术特征 演唱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第一章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概况7-10
- 第一节 莫扎特生平7-8
- 第二节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8-10
- 一、音乐会咏叹调的定义8
- 二、音乐会咏叹调的创作概况8-9
- 三、音乐会咏叹调的分类9-10
- 第二章 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艺术特征分析10-15
- 第一节 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的创作由来10-11
- 第二节 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的音乐创作11-12
- 第三节 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情景概述及歌词分析12-15
- 一、情景概述12
- 二、歌词分析12-15
- 第三章 《再不信任她》的曲式分析15-17
- 第一节 宣叙调曲式析15-16
- 第二节 咏叹调曲式分析16-17
- 第四章 《再不信任她》的演唱分析17-26
- 第一节 作品的风格把握与音乐特征17-19
- 一、作品的风格把握17-18
- 二、作品的个性化音乐特征18-19
- 第二节 作品的演唱19-26
- 一、宣叙调的演唱19-22
- 二、咏叹调的演唱22-26
- 结论26-27
- 注释27-28
- 参考文献28-2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9-30
- 致谢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妖;;妖精的咏叹调[J];今古传奇(奇幻布客版);2009年07期
2 李建华;;莫扎特的故事(上)[J];儿童音乐;2011年07期
3 杨清;;“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歌剧《费加罗的婚姻》选曲 [奥]莫扎特[J];歌剧;2011年07期
4 赵岩;;浅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及苏珊娜的演绎[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5 翟];;萨尔茨堡絮语(下)[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6 李建华;;莫扎特的故事(下)[J];儿童音乐;2011年08期
7 路海燕;;试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J];大舞台;2011年06期
8 林志超;;浅议莫扎特歌剧对男声歌唱技巧发展的意义[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汤晓霞;;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以《唐璜》为例[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10 谢黎华;;莫扎特的歌剧风格形成与歌剧剖析[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士艾;;生日咏叹调 秋子[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熊源伟;;城市品格与戏剧生态——深圳实验戏剧报告[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振华;张浩;;音乐改变心灵基因——音乐在胎教和早教中的作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史晓风;;替至善兄了一遗愿[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黄虎威;;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建宁;;创作个性与群众观念[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作人;诠释莫扎特 歌声动人心[N];音乐周报;2006年
2 包国红/编译;红颜祸水害死莫扎特[N];华夏时报;2004年
3 卜大炜;亲近莫扎特[N];音乐周报;2006年
4 蔡馥如;莫扎特未完成歌剧将搬上舞台[N];音乐周报;2006年
5 石惟正;中国人该向塔菲尔的演唱学什么[N];音乐周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璐;艺术教育重在培养个性和挖掘潜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见习记者 周轩千;“体检枪手”咏叹调[N];上海金融报;2008年
8 北京大学教授 孔寒冰;“英雄城市”咏叹调[N];东方早报;2009年
9 青文;这里是“小小莫扎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陈海鸥 编译;听莫扎特音乐不一定使人变聪明[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诸薇娜;音乐认知研究及其计算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3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4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刘刚;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杨晓琴;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艳;论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四种性格类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贾娟娟;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四首咏叹调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汪月丽;莫扎特喜歌剧女性角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5 范颐;试论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一静;以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管窥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7 黄青;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凤琴;莫扎特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艺术形象的塑造[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支东风;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玉琳;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0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