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海传统七声音阶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黎英海传统七声音阶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黎英海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雅乐、清乐、燕乐三种七声音阶的历史源流、结构形态及音调特征,重点揭示了三种七声音阶的同音列关系及"三宫"原理。书中虽然没有使用"同均三宫"之名,但却将"同均三宫"问题阐释得一清二楚,其概念明确、内涵清晰、实例丰富、体系完整。由此证明,黎英海是最早发现、整理"同均三宫"原理并使之系统化的音乐理论家。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黎英海 传统七声音阶 同均三宫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黄翔鹏“宫调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号:12YJA760039)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J614.1
【正文快照】: 黎英海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①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部以汉族民间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全面论述民族调式与和声的学术专著。该书详尽、系统地阐述了雅乐、清乐、燕乐三种传统七声音阶的历史源流、结构形态及音调特征,为我国传统七声音阶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20世纪该领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善武;且不论“均”是否等于“宫”——谈《“均”≠“宫”》一文中的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善武;解决“同均三宫”问题 推动我国音乐学术的创新发展[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3 黄翔鹏;中国传统音调的数理逻辑关系问题[J];中国音乐学;1986年03期
4 徐荣坤;;与崔宪先生再商榷——对《一篇缺少学术含量的“音乐评论”》一文的回应[J];中国音乐学;2011年04期
5 黄翔鹏;民间器乐曲实例分析与宫调定性[J];中国音乐学;1995年03期
6 杨善武;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9年01期
7 杨善武;;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J];中国音乐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琳;;音乐教学中即兴活动的价值与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孔夺;;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3 赵珂珂;;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才智;2012年11期
4 方丽萍;;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盛霞;陈昌文;;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几点构想[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丽莉;;论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特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7 谭维四;试论曾侯乙墓文物的辉煌艺术成就[J];东南文化;2005年03期
8 刘宝山;;句擟浅谈[J];东南文化;2010年05期
9 田园;;浅析黎英海声乐作品伴奏曲中和弦结构的民族化[J];大舞台;2010年09期
10 黄泽盛;;和谐交响——杜兆植先生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赏析[J];电影评介;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2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越;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昀;论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呈现[D];云南大学;2010年
6 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禹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宫佳妮;朱广庆早期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武;谈“均”与“宫”[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刘永福;“均”≠“宫”[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黄翔鹏;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4 徐荣坤;“同均三宫”是一种假象和错觉[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5 杨善武;解决“同均三宫”问题 推动我国音乐学术的创新发展[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6 冯洁轩;调(均) 清商三调 笛上三调[J];音乐研究;1995年03期
7 杨善武;;姜白石词调歌曲的解译问题[J];音乐研究;2012年06期
8 罗科昀;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关于黄翔鹏先生在《宋书》、《晋书》“荀勖奏议”文献上的失误[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刘永福;;“应声”与“八音之乐”刍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成渝;“同均三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亨建;我对“同均三宫”问题的思考进程[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2 丁承运;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瓶颈[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3 蒲亨建;"同均三宫"假说的学科能量[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杨善武;我对“同均三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中国传统音乐前沿课题研讨会上的发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寄萍;同均三宫及实践意义研究[J];音乐探索;2003年03期
6 陈应时;“同均三宫”三议[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7 刘勇;“同均三宫”琐谈[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8 丁承运;关于"一均七调"的原始著作人问题——对有关"同均三宫"笔谈回应的应答[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源;;“同均三宫”理论简介[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10 陈正生;从“泰始笛”的复制谈同均三宫等问题[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荣蕙荞;北方五省唢呐调名的考察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2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3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