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古典音乐文化的现代交响——王建元《惊蛰——为管弦乐队而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3:22

  本文关键词:古典音乐文化的现代交响——王建元《惊蛰——为管弦乐队而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 十二音列 渐变原则 层次化 音乐逻辑 音色音响 管弦乐创作


【摘要】:"惊蛰"蕴含的生命生发历程为现代交响曲发展提供了空间,《惊蛰》从生命懵懂之初中萌发灵感,设计出十二音列的奇异而个性独特鲜明的音乐主题,并为其配置了性格不同的对比主题来表现生命发展进程中的不同形象。按照古典音乐文化的渐变原则而设计了以速度控制音乐发展的逻辑次序。以单色调为主的或纯、或淡、或浓的多样化配器手法所产生的音色音响,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层次井然、过渡自然的水墨画卷。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关键词】古代文化 十二音列 渐变原则 层次化 音乐逻辑 音色音响 管弦乐创作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素以交响曲创作为业界所知的作曲家王建元教授,其新作《惊蛰——为交响管乐队而作》在宁京等地精彩亮相再次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作品从中国古代节气文化中萌发灵感,将寓意为万象更新、万物复生的节气“惊蛰”进行了现代音乐技术的交响化发展。作品以西方交响乐队为音响构建的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德义;探索步伐不止 创新精神万岁 在“2003中国成都国际现代音乐节暨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上的小结讲话[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郑中,童忠良;论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级集合特征——兼论音级集合中的孪生结构[J];音乐研究;2003年03期

3 赵柯丽;王安潮;;藏族风情的交响化素描——王建元音诗《藏风》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04期

4 张鸿玮;交响音乐创作要注意可听性──访丁善德[J];人民音乐;1994年Z1期

5 杨燕迪;;音乐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弥生·宇野·埃夫莱特;王婷婷;;书法与周文中近期作品的音乐表情[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旭儒;;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演奏法及其组合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安潮;;在继承传统中创新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罗忠昒艺术成就素描[J];音乐创作;2012年02期

9 王震亚;民族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九声音阶·含五声音阶因素的十二音序列)[J];中国音乐学;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和平;;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晓峰;九音作曲技法新探(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郑中;;梅西安的钢琴音乐创作[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4 夏滟洲;王小龙;;乐器改革:音乐物质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今典——系列秦胡研创的二元审视[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5 杨燕迪;;音乐批评的现代制度发育过程及相关反思[J];音乐研究;2011年02期

6 孙铿亮;;中美音乐文化交流的使者——周文中[J];美与时代(下);2011年02期

7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3期

8 付晓东;;西北民歌衬词衬腔文化探究[J];芒种;2012年23期

9 何宽钊;;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和声的审美现代性分析(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04期

10 胡磊;;综合与超前——钟信明《长江画页》的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檀革胜;武满彻晚期乐队作品的音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杨婧;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9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10 王自东;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益锋;西方音乐的扩散[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侯婷婷;梅西安音乐的色彩—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弦[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兴晖;丁善德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作品29号)音乐与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倩;论人工调式的运用与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5 周奇迅;丁善德钢琴音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音乐活动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月芳;论丁善德早中期钢琴音乐的中西音乐文化因素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夏冰;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安盈;弦索十三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吴璨;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丹;失败者的话语狂欢[J];读书;2001年07期

2 关也维;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0年01期

3 杨匡民;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J];音乐研究;1980年03期

4 郑诗敏 ,蔡余文;潮州音乐调式初探[J];音乐研究;1983年03期

5 伍国栋;侗族民间合唱旋宫实践的初步探讨[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6 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J];音乐研究;1986年01期

7 张居中;考古新发现——贾湖骨笛[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8 童忠良;论传统和弦与现代和音的中介——兼论全音程四音集合与变五音和弦的中介特征[J];音乐研究;1992年01期

9 郑中,童忠良;论有限移位调式的对称模式[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10 黄安伦;在传统调式上的多调性横向进行——一种新的现代旋律写作法[J];人民音乐;198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涓涓;罗忠昒艺术歌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洁;;重张盛世强音——记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J];科技潮;1999年06期

2 J·T·提顿 ,M·斯娄宾 ,管建华;一种认识音乐世界的音乐模式[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汤文琪;;“精神力”笼罩下的黑非之音[J];世界文化;2006年06期

4 张艳;;浅谈我国手风琴音乐文化与技术的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晓 A;;中国音协考级贵州考区异常热烈[J];校园歌声;2007年09期

6 ;《黄河之声》约稿函[J];黄河之声;2007年18期

7 王勇华;;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J];教育与职业;2007年30期

8 赵浩;隋欣;;对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论述[J];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9 史书园;;唐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相对完善的历史文化原因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4期

10 乔晓鸥;;音乐文化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追求不断改变的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白;;人类音乐文化学:历史和地域的研究(西亚)[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谭孝鑫;;黄河水不断 太行颂歌长——山西抗日战争中的音乐文化[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3 周景义;;进一步发展浙闽边界地区畲族音乐文化的构想[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晨见;陈琪;;漫谈“淮风”[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谷迎迎;;浅析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状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星海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周张跃;;论音乐教育之意义[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蔡晓绚;;地方文献与广州地区民俗音乐文化[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瑾;音乐文化周星光灿烂[N];音乐周报;2003年

2 杜亚雄;阿富汗的音乐文化[N];音乐周报;2004年

3 李小莹;北京市教委把脉新北京音乐文化[N];音乐周报;2008年

4 丹东市文化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刘桂腾;文本: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田野调查[N];丹东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颜玉芝;为繁荣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尽心尽责[N];延边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攸莉;将玉溪建成有吸引力的音乐文化旅游城[N];玉溪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淑玲;展示陕西音乐文化新形象[N];陕西日报;2002年

8 杜亚雄;两大洋之间的歌舞[N];音乐周报;2005年

9 丁博;汽车音乐从尴尬走向成熟[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杜亚雄;音乐制止武装冲突[N];音乐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3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4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王菲菲;论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8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溢;《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2 徐富平;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丽君;土家族上梁歌的音乐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瑜桧;伊宁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s,

本文编号:841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41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