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考维茨《视唱新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2:28
本文关键词:贝尔考维茨《视唱新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视唱新途径》课程设计 程度设计 立体化培养模式
【摘要】:《视唱新途径》是一本全方位涉及视唱教学的教材,在我国又名“美国视唱”,它最早于1960年出版,由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的三位音乐教育家:索尔·贝尔考维茨教授(Sol Berkowitz,)、加布里尔·福特里尔教授(Gabriel Fontrier)以及里奥·克拉夫特教授(Leo Kraft)编写,其后再版四次,最新版于2010年底出版,编写成员加入了爱德华·斯姆顿(Edward Smaldone)和佩里·古德斯丁(Perry Goldstein)两位教授。本文将以1976第二版和2010第五版《视唱新途径》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深入、系统地介绍和比较两版视唱教材的方方面面来阐明——基于传统视唱体系所构建的创新型视唱教学理念,,为国内师生的视唱教学提供更旷阔的空间。
【关键词】:《视唱新途径》课程设计 程度设计 立体化培养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3.1-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8
- 第一章 《视唱新途径》概况8-15
- 第一节 《视唱新途径》1976 版8-11
- 一、 教材背景资料8
- 二、 教材总体规划8-10
- (一) 、课程结构布局9-10
- (二) 、程度结构布局10
- 三、 教材音乐实例10-11
- (一) 、音乐实例的原创性11
- (二) 、音乐实例的独立操作性11
- 第二节 《视唱新途径》2010 版11-15
- 一、 教材背景资料11
- 二、 教材总体规划11-13
- (一) 、课程结构布局12-13
- (二) 、程度结构布局13
- 三、 教材音乐实例13-15
- (一) 、无调性音乐实例13
- (二) 、名曲实例13-15
- 第二章 两版《视唱新途径》的比较15-50
- 第一节 共同点15-29
- 一、 传统的教学设计15-24
- (一) 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15-22
- (二) 由浅入深的程度体系22-24
- 二、 立体化的培养模式24-29
- (一) 、课程线索24-25
- (二) 、程度线索25-26
- (三) 、时间线索26-29
- 第二节 不同点29-45
- 一、 视唱方法的不同29-37
- (一) 、主题与变奏视唱的尝试29-34
- (二) 、节奏视唱的演变34-37
- 二、 视唱内容的不同37-42
- (一) 、程度的加强38-39
- (二) 、曲库的扩充39-42
- 三、 自学可操作性的不同42-45
- (一) 、文字说明42-43
- (二) 、和弦标注43-44
- (三) 、音色提示44-45
- 第三节 变化的意义45-50
- 一、 新型视唱方法的探索45-46
- 二、 节奏视唱的重视46-47
- 三、 无调性视唱的加强47-49
- 四、 名曲视唱的重视49-50
- 第三章 《视唱新途径》的教学构想50-62
- 第一节 教学原则50-51
- 一、 形式手段多样,全面立体发展50
- 二、 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完成目标50
- 三、 激发灵感当先,理论后盾支持50-51
- 第二节 教学安排51-54
- 一、 视唱教学基本现状51
- 二、 拟定教学安排51-54
- 第三节 教学方法54-62
- 一、 训练难点54-57
- (一) 、单声部视唱55
- (二) 、主题与变奏视唱55-56
- (三) 、节奏视唱56
- (四) 、二声部视唱56
- (五) 、带伴奏视唱56
- (六) 、半命题即兴视唱56-57
- (七) 、名曲视唱57
- (八) 、补充练习57
- 二、 训练手段57-62
- (一) 、单声部视唱57-58
- (二) 、主题与变奏视唱58
- (三) 、节奏视唱58-59
- (四) 、二声部视唱59
- (五) 、带伴奏视唱59-60
- (六) 、半命题即兴视唱60
- (七) 、名曲视唱60-61
- (八) 、补充练习61-62
- 结语62-63
- 注释63-64
- 参考文献64-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仁康;即兴演奏史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年02期
2 王建元;音程构唱与音律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847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4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