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彝族民歌说唱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23 09:02

  本文关键词:彝族民歌说唱的艺术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民歌 说唱文化 艺术特征


【摘要】:彝族人民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数以万计民歌,用固定的唱腔、唱调和唱曲,创作了浩瀚繁杂的文辞。彝族民歌唱腔、唱调和唱曲上极具民族特色,文辞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极为巧妙和别具一格,体现了古老歌谣的创作特征和音乐特性;体现了原生态音乐的特性。彝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奇葩",是中国民歌音乐研究的"活化石",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濒临消亡的边缘。文章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浅析了彝族民歌文辞的艺术特征,以便更好地去抢救和传承这种濒临消亡的边缘的艺术成果。
【作者单位】: 西昌学院;
【关键词】彝族民歌 说唱文化 艺术特征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诗的民族”、“歌舞人生”之美称。在几千年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在创作民歌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呀”、“合”、“尔”、“比”四种曲牌1,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民歌。民歌取材相当广泛,主要有祭祀歌、习俗歌、哭嫁歌、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慧;;浅析彝族土掌房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价值——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2 王明贵;;贵州彝族文学的分期、分类及文本存在状况[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黄龙光;杨晖;;彝族民间歌谣及其歌诗传统[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袁晓文;陈东;;送魂:民族学视野中的“二次葬”习俗——从民族志材料看“二次葬”的定义及原因[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徐晓光;瓜、桃、竹与人的出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植物崇拜神话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肖远平;;彝族“支嘎阿鲁”史诗母题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菊;;探秘:在民族历史与文化经籍之间——论巴莫曲布嫫对贵州彝族诗文论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8 丁晓卿;;论冰心作品的“女性意识”:一步一步走向真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9期

9 肖远平;;彝族“支嘎阿鲁”史诗英雄业绩特征浅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罗边伍各;;大小凉山彝族婚俗变迁的对比研究[J];传承;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玉堂;;南诏大理国时期彝族诗文论述评[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崔晓霞;民族叙事话语再现—《阿诗玛》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斌;泸西彝族民歌[J];今日民族;2002年12期

2 王美玉;谈红河彝族民歌的种类、特点及发展[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王菊;;沙马拉毅编译《原生态彝族民歌》的诗性阐读[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4 崔有昌;周全海;胡女丹;;六盘水市彝族民歌的价值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5 陈练;;四川峨边彝族民歌调查报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景志明;俄木沙马;陈建林;袁艳;;雷波彝族民歌概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莉;;四川彝族民歌的唱词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8 陈建林;谭勇;;论凉山彝族民歌色彩区域划分[J];四川戏剧;2013年06期

9 王瑞;;地方民歌中的主客体关系解读——以四川彝族民歌为例[J];四川戏剧;2013年07期

10 鲍惠新;;彝族民歌中的原始宗教信仰[J];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水;打造“凉山彝族民歌”[N];凉山日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万敏;中国彝族民歌之乡[N];凉山日报(汉);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吴启昌;雷波:彝族民歌之乡[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特约记者 陈光然;巍山首张《彝族民歌》光碟出版[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吴启昌;四川音乐家醉在彝族民歌之乡[N];凉山日报(汉);2008年

6 吴启美;卡哈洛建立文化传承培训基地[N];凉山日报(汉);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拉铁;原生态彝族民歌土得掉渣又无比优美[N];凉山日报(汉);2009年

8 彭德彬 本报记者 江泽明;中国彝族民歌之乡 雷波要拿下[N];凉山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启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N];凉山日报(汉);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龙鲁者;CCTV乡土栏目聚焦雷波彝族民歌[N];凉山日报(汉);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静;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淤泥河彝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新星;云南楚雄彝族与红河彝族民歌特点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904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04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