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1:41

  本文关键词: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鲍元恺 配器 和声 复调


【摘要】:鲍元恺(1944—),河北青县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共创作了四部交响曲《纪念》、《烽火》、《京剧》、《厦门》,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风》,一部清唱剧《禹王治水》等作品。 《炎黄风情》共24首,分别选取了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和南方的云南、江苏、四川等省市的流传较广的民歌素材来进行创作,分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6个乐章。 本文以《炎黄风情》管弦乐组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分析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主题、配器创新点、美学意义等方面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炎黄风情》的真正价值和其艺术定位。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引言中对选题意义、相关综述、本论题的研究方法及此作品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概括介绍。正文包括一、鲍元恺的生平简介,并对其创作分期及理念进行了概要介绍。二、对《炎黄风情》组曲各乐章进行曲式结构分析。三、对《炎黄风情》的音乐创作手法(配器、和声和复调特征)进行研究。四、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管弦乐组曲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关键词】:鲍元恺 配器 和声 复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二) 相关文献综述10-11
  • (三) 本论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11-12
  • 一、鲍元恺生平与创作分期及理念12-17
  • (一) 作者的生平简介12-14
  • (二) 创作分期及理念14-17
  • 二、《炎黄风情》的音乐分析17-34
  • (一) 《燕赵故事》的音乐分析19-22
  • (二) 《云岭素描》的音乐分析22-24
  • (三) 《黄土悲歌》的音乐分析24-27
  • (四) 《巴蜀山歌》的音乐分析27-30
  • (五) 《江南雨丝》的音乐分析30-32
  • (六) 《太行春秋》的音乐分析32-34
  • 三、《炎黄风情》音乐创作手法研究34-51
  • (一) 配器手法特征34-38
  • (二) 和声手法特征38-41
  • (三) 曲式手法特征41-48
  • (四) 全曲的总体结构布局48-51
  • 结语51-54
  • 附录54-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瑾;北交赴台阳光状态[N];音乐周报;2011年

2 显舟;《再别康桥》之困难[N];音乐周报;2001年

3 程征;胜利中诞生的一支奇葩[N];音乐周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黄小驹 屈菡;传统戏曲该如何寻求“现代表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燕霞;奥巴马形象图片版权究竟归谁[N];中国商报;2010年

6 赵景扬;民族音乐的盛事[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淼;北交:喜欢交响乐的你,来吧[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卓娅;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鑫;鲍元恺《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创作手法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万爱民;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丁永钢;从炎黄之“风”到世界之“乐”[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5 廖美群;鲍元恺《台湾音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马晓霜;论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7 冯璐璐;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作曲技法与创作特点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宋亮子;对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张丽娜;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田媚娜;八音之韵[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11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11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