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分析探讨武秀之教学模式
本文关键词: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分析探讨武秀之教学模式
【摘要】:我国声乐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方面上往往侧重于专而不是综,因而造成美声、民族、戏曲三种唱法的相互隔绝和歌剧音乐剧演唱及表演的单一。为实现以上三种音乐风格的高度融合,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通过对剧目中角色的性格、情感以及舞台表现、歌唱、舞蹈、表演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武秀之教授教学模式对演员力求声乐、舞蹈、表演“三结合”,对歌唱力求美声、民族与戏曲风格“三结合”,对舞蹈力求民族舞、芭蕾舞与现代舞语汇和技能“三结合”,对戏剧表演力求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三结合”。这种“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机会,为社会培养了复合型音乐人才,更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诸多新颖、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服务社会,因而具有广博深远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剧目 三结合 艺术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9
- 1 武秀之简介及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介绍9-15
- 1.1 武秀之简介10-11
- 1.1.1 武秀之介绍10
- 1.1.2 武秀之教学成果及其社会反响10-11
- 1.1.2.1 教学方法——假声位置真声唱10-11
- 1.1.2.2 教学模式——“三结合”11
- 1.1.2.3 教学成果及社会反响11
- 1.2 教学剧目《中国蝴蝶》11-15
- 1.2.1 音乐剧的概念12
- 1.2.2 教学剧目的概念12-13
- 1.2.3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创作背景13
- 1.2.4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故事情节13-15
- 2 三结合——武秀之教学模式的分析15-22
- 2.1 演员力求声乐、舞蹈、表演“三结合”15-17
- 2.2 歌唱力求美声、民族与戏曲风格“三结合”17-19
- 2.3 舞蹈力求民族舞、芭蕾舞与现代舞语汇和技能“三结合”19-20
- 2.4 戏剧表演力求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三结合”20-22
- 3 武秀之教学模式在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中的运用22-30
- 3.1 以梁、祝二重唱《蝴蝶罗帕、蝴蝶佩》为例进行分析22-26
- 3.1.1 角色分析23-25
- 3.1.1.1 人物性格分析24
- 3.1.1.2 人物情感分析24-25
- 3.1.2 歌、舞、表三结合25-26
- 3.2 以祝英台咏叹调《与君共舞》为例进行分析26-30
- 3.2.1 角色分析28
- 3.2.1.1 人物性格分析28
- 3.2.1.2 人物情感分析28
- 3.2.2 歌、舞、表三结合28-30
- 4 武秀之教学模式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30-35
- 4.1 学术价值30-31
- 4.1.1 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法30-31
- 4.1.2 歌剧、音乐剧和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31
- 4.2 实践价值31-35
- 4.2.1 从学生角度分析31-32
- 4.2.1.1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31
- 4.2.1.2 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31-32
- 4.2.2 从教师角度分析32-33
- 4.2.2.1 能适应各种类型的作品32
- 4.2.2.2 能培养各种类型的学生32-33
- 4.2.3 从社会角度分析33-35
- 4.2.3.1 歌剧、音乐剧剧目课堂化模式的推广具有可行性33
- 4.2.3.2 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33-34
- 4.2.3.3 新颖、优秀的艺术作品娱乐大众、服务社会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7
- 附录37-40
- 致谢40-4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周雪;;论俄罗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运用及情感表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3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康国晶;;“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杨惠;;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王雯;;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马冰洁;;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及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水涌;;“冷战”的焦虑:17年文学的一种解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2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史yN琳;;声乐演唱中语言情感艺术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4 张松泉;;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少辉;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兆梅;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7 桑海波;一兵双刃:音乐与文学之比较及基本关系定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左桂龙;正确的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治疗的探索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娄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6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1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