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汶川地震后羌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7:33

  本文关键词:汶川地震后羌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汶川震后 羌笛 传承和发展


【摘要】: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羌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优秀文化,在今天仍然焕发光彩。羌笛是羌族特有的乐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同时羌族也是一个历经灾难和战乱的民族,进过长期的迁徙,从西北地区迁徙到了现今的聚居地,龙门山山脉沿线。羌笛也在羌族长年的迁徙征战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形制。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龙门山沿线,发生了8.0级汶川特大地震。这一场大地震使羌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痛苦。顷刻间,北川羌族自治县被地震夷为平地,阿坝藏羌自治州在地震中损失巨大。除了遭受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羌族精神文化上损失更为严重,有的甚至无法修复。羌笛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在三年的实地调研和详实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羌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探讨了地震后羌笛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分为“序言”“羌笛的形成发展与汶川地震前概况”“地震对羌笛的影响”“地震后羌笛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传承和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与启示”五章。论文第一章序言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描述了古代的羌笛、现代的羌笛、羌笛的制作、羌笛的吹奏方法、羌笛的演奏场合、羌笛的曲风及其成因和羌笛的社会功能,阐述和分析了地震前羌笛的传承人及传承方式、地震前羌笛的传承状况、地震前对羌笛的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措施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第三章分析了汶川地震对传承人和传承方式的影响、对传承环境的影响、对羌笛制作的影响、羌笛文物、有声资料的损毁、对羌族民众的传承保护意识的影响以及对羌笛社会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地震给羌笛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地震后羌笛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等。第五章探讨和详细阐述了传承与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诸如通过商业旅游的介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地方法规保护、学校的教育等。最后简要分析了地震后羌笛传承和发展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羌笛是羌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探讨羌笛的传承和发展,对羌族灾后文化艺术重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同时也对羌笛发展流变、曲风形成、传承方式和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度梳理和阐述,具有一定艺术史价值。
【关键词】:汶川震后 羌笛 传承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序言9-18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9-10
  • 一、选题的缘由9
  • 二、选题的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10-11
  • 一、研究目的10-11
  • 二、研究方法11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1-18
  • 一、概念界定11-12
  • 二、文献综述12-18
  • 第二章 羌笛的形成发展与汶川地震前概况18-34
  • 第一节 羌笛的形成和发展18-22
  • 一、古羌笛18-21
  • 二、现代羌笛21-22
  • 第二节 汶川地震前羌笛概况调查22-29
  • 一、羌笛的制作22-23
  • 二、羌笛的吹奏方法23-24
  • 三、羌笛的吹奏场合24-25
  • 四、羌笛的曲风及其形成原因25-27
  • (一) 自然原因26-27
  • (二) 历史原因27
  • (三) 羌笛自身的原因27
  • 五、羌笛的社会功能27-29
  • (一) 情感抒发功能28
  • (二) 交际、信号、信息功能28
  • (三) 娱神、礼仪功能28-29
  • (四) 娱乐功能29
  • (五) 审美教育功能29
  • (六) 文化历史传承功能29
  • 第三节 羌笛的传承状况29-34
  • 一、羌笛的传承人及传承方式29-30
  • 二、羌笛的传承状况30-31
  • 三、地震前对羌笛的已有保护措施31-34
  • (一)保护措施的积极作用32
  • (二)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32-34
  • 第三章 地震对羌笛的影响34-39
  • 第一节 地震对羌族聚居地的影响34-35
  • 第二节 地震对羌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35
  • 第三节 地震对羌笛传承的影响35-39
  • 一、对传承人的影响36
  • 二、对羌笛制作的影响36
  • 三、对羌笛吹奏的影响36
  • 四、羌笛文物、有声资料的损毁36-37
  • 五、对羌笛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37
  • 六、对羌族民众的传承保护意识的影响37-38
  • 七、对羌笛社会功能的影响38-39
  • 第四章 地震后羌笛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问题39-45
  • 第一节 汶川地震给羌笛带来的发展机遇39-41
  • 一、地震后媒体宣传力度大、外界空前关注39
  • 二、地震后表演机会增多39-40
  • 三、主动学习羌笛人数大增40
  • 四、资金投入、保护力度增强40
  • 五、地震后旅游业发展迅速40-41
  • 第二节 地震后羌笛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1-45
  • 一、羌笛演奏技巧难度大41
  • 二、羌笛制作材料短缺、制作工艺繁复41
  • 三、羌笛传承人问题41-42
  • 四、羌笛资料损失严重42
  • 五、羌笛传承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42-43
  • 六、商业化的冲击43
  • 七、灾后重建时政策和实践分离的问题43-44
  • 八、物质重建与文化重建的冲突44-45
  • 第五章 传承和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与启示45-52
  • 第一节 传承和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45-51
  • 一、政府主导45
  • 二、全民族共同传承,引导宣传民族意识45-46
  • 三、博物馆式保护46-47
  • 四、传承人保护47
  • 五、利用好媒体的关注和宣传47-48
  • 六、依托旅游业发展好羌笛48-49
  • 七、开发式保护49-50
  • 八、立法性保护50
  • 九、教育式保护50-51
  • 第二节 羌笛传承与发展对地震后羌族其他文化艺术传承的启示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70
  • 北川羌族自治县羌笛及羌族文化艺术传承访谈记录56-58
  • 汶川藏羌自治州羌笛及羌族文化艺术传承访谈记录58-59
  • 茂县羌笛传承与发展研究访谈记录59-65
  • 田野调查日志65-69
  • 调查问卷69-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喜成;;诗二首[J];岷峨诗稿;2011年02期

2 申向阳;;古老羌语:从弱势走向濒危——阿坝州羌语生存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白云;;回望关山[J];五台山;2011年07期

4 ;朝花夕拾[J];金秋科苑;1995年01期

5 梁亮;;雄关[J];宝藏;2011年07期

6 王正儒;;散文二章[J];回族文学;2011年05期

7 徐中成;;为了留住羌文化的记忆——羌文化灾后恢复重建走笔[J];中国西部;2011年13期

8 彭子柱;;诗中月[J];音乐生活;2011年08期

9 叶梅;;羊子与他的《汶川羌》[J];草地;2011年03期

10 孙贵平;;唐诗中的笛声[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向葵;;古羌乐韵[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2 ;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建议书[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3 方健荣;;天上阳关[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4 乔志;;《凉州词》辨析[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5 向云驹;王锦强;;中国民协专家组赴灾区调研羌族文化遗产保护[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晓颖 海明威 余里;羌笛悠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珏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四川日报;2009年

3 张珏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阿坝日报;2009年

4 杨俊;千年羌笛声声情[N];阿坝日报;2007年

5 吴琼;羌笛晋胡两相和[N];朔州日报;2010年

6 李丛;“羌笛”春风遍神州[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组” 高宏亮;三千年文明的光芒[N];太原日报;2011年

8 刘家 记者 毛莎;悠悠羌笛 生生不息[N];阿坝日报;2009年

9 本刊通讯员 李丛;“羌笛”响起汉江源[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10 记者 任丽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在北京吹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竞艳;四川茂汶地区羌族语言选择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永莉;意象、景观与环境感知[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嘉;汶川地震后羌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蓝广胜;羌族火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志霞;羌族祭塔的初步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周志平;羌族“瓦尔俄足”女性歌舞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山鹰;汶川地震后桃坪羌寨羌族传统体育调g芯縖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6 葛艳丽;影响震后羌族心理复原力的文化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凡;四川羌族医药文化田野调查及川贝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陆群;唐代咏乐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东;国家—社会视角下羌族村庄经济转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邓婷;唐代古琴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0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60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