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8 03:04

  本文关键词: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音乐 节奏形态 视唱教学


【摘要】:二十世纪音乐,是一个作曲家进行不断探索创新的时代,从而形成了很多音乐流派与相应的音乐风格。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理论课,所承担的任务重大,因此要适应新时代的音乐发展,在现代音乐基础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而目前,对于20世纪现代音乐相应的视唱练耳训练与教学仅限于对诸如“调性扩展”“泛调性”“无调性”。特别是缺乏针对单个作曲家极具个性色彩与独特作曲系统相应的视唱练耳训练体系,因此将二十世纪作曲家独具个性的作曲技法引入视唱教学是有意义的。鉴于此,本文旨对20世纪重要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与奥利维埃:梅西安的节奏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此种技法对现代节奏视唱训练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代音乐 节奏形态 视唱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 二十世纪作曲技法概述8-13
  • 第一章 二十世纪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音乐创作概述13-15
  • 第一节 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概述13-14
  • 第二节 梅西安音乐创作概述14-15
  • 第二章 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节奏形态及其对“节奏视唱的现实意义15-21
  • 第一节 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概观15-17
  • 第二节 “复节奏”与“节奏重音转移”对于节奏训练的方法及意义17-21
  • 第三章 梅西安音乐的节奏形态及其对“节奏视唱”的现实意义21-29
  • 第一节 梅西安“不可逆行节奏”“节奏变值”概述21-23
  • 第二节“不可逆行节奏”“节奏变值”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方法及意义23-29
  • 结语29-30
  • 参考及阅读著作书目30-33
  • 后记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军;谈视唱练耳课的多学科渗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海鸣;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庆昱;音乐短时记忆的测量与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晶晶;论现代音乐视唱及其训练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章伟;视唱练耳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激发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奇阳;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学习消极心理因素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海敏;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9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