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音乐学院》 2010年
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
张蕊蕊
【摘要】: 文章以刘天华专业二胡学派的初创、发展为主体脉络,对刘天华身体力行在二胡演奏艺术上进行的各项改革、教学法的探索完善,四位入室嫡传弟子作为第二代传人在二胡传承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和贡献,刘天华建立二胡学派之后的师承关系,目前我国教学的传承现状都做了一一论述,旨在展现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当今二胡教学体系和演奏艺术起到的深远的推动作用。文章采用分析法、比较法、文献法等研究方式,对权威文献所提供的理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在叙述上根据论题中所提到了“创建”和“贡献”两方面着手进行,对刘天华的艺术观、在国乐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加以分析论证。文章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刘天华在二胡艺术上的实践对现代二胡教学的影响”,从演奏、创作、记谱、教学四个方面,阐述刘天华在学派创建初期对二胡科学教学法的构建实践。第二章“教学的传承”,以图表的方式介绍二胡学派的师承关系,梳理二胡百年发展的传承脉络。第三章“目前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当今各大音乐院校教学大纲的设定、教材的编选、教学法演奏法的继承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了二胡教学传承发展的现状。第四章“二胡演奏艺术的现状”,以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演变为线索,论证了刘天华“洋为中用”“中西合作”的乐艺观对二胡演奏艺术现状的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二胡教育体系的发展见证了刘天华先生乐艺观的科学性、理论性,二胡学派会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蔚;试论刘天华的中西融合音乐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英;二胡演奏艺术中的移植乐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华二胡曲京剧因素的识辩[J];中国音乐学;1996年02期
2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马达;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杨萍;从左手弹奏技巧的运用看筝乐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1期
5 陈萍;琵琶文曲的文化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相西源;细胞衍化理论与琴曲旋法形态——古琴曲《流水》探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林俊卿;刘天华二胡练习曲初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1期
8 张怡;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J];齐鲁艺苑;2002年04期
9 张志远;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04年03期
10 阮弘;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与展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连赟;论中国扬琴形制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万欣;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叶蓁;刘天华二胡教学活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怡;由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晓娟;建国以来二胡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复;;她的一生——记刘天华弟子、二胡教育家谌亚新[J];福建艺术;2010年02期
2 肖兴华;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逝世五十周年[J];中国音乐;1982年03期
3 呼延梅文;刘天华二胡学派与中国近现代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王性昌;刘天华所编的《梅兰芳歌曲谱》[J];中国京剧;1996年06期
5 龙玉兰;刘天华与二胡艺术[J];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毕志光;;赤子之心——写在“刘天华研究会”成立之际[J];人民音乐;2006年03期
7 张瞳;;情系大安山煤矿——记北京市劳模、京煤集团大安山煤矿机运段内线维修班班长刘天华[J];工会博览;2006年17期
8 施咏;;刘天华及“刘氏三杰”研究述评(下)[J];音乐研究;2008年03期
9 东耳;;刘天华与国乐演奏会[J];音乐世界;1982年09期
10 ;刘天华先生影响我的一生[J];人民音乐;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丹晨;;当好一片“绿叶”[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2 ;作者索引[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史影;史晓晔;;关于艺术教育审美化的研究与实验[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裴诺 董大汗;[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梁茂春;[N];音乐周报;2003年
3 薛颖旦;[N];新华日报;2005年
4 梁茂春;[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实习生 李扬;[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6 徐沛东;[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裴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茹希佳;[N];光明日报;2001年
9 张粉琴 顾雷鸣;[N];新华日报;2009年
10 天华艺校 史影;[N];江阴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蕊;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贺学聪;二胡沿革的多元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梦娜;二胡社会教育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史改丽;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彬;后现代音乐教育视野下的二胡推广及国际教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6 王宇;“春风化雨,琴声依旧”[D];河南大学;2011年
7 徐晨岚;二胡业余教学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席宇;浅谈儿童二胡快乐教学法[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乔雪;二胡人才培养个案调查与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宋东文;刘天华“顾及民众”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2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