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编创笛曲表现母题研究(1949-1966)
发布时间:2021-09-01 16:27
新中国建国后十七年(1949.10-1966.4)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出现的编创笛曲其表现母题反映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这些作品的产生见证了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竹笛艺术发展历程,同样也成为现代竹笛艺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从演奏技艺的传承、笛曲风格的创新、笛家情感表达的途径、笛曲表现母题的类型等等方面,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竹笛艺术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南北派风格的传承与两者之后的交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竹笛音乐的演奏教学方面提供了可用的素材与经验。本文将新中国十七年所出现的编创笛曲主要表现母题分为情感母题、自然母题和民俗母题三大类,并分别从曲目编创背景、乐曲形式和情感内容等方面,对此三大表现母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就此十七年中国竹笛艺术发展,探讨中国竹笛在此重要历史阶段内,各类笛曲编创母题所成就的技法经验,由此进一步观察十七年中国竹笛演奏艺术在现代民族器乐专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意义。无论是“情感”母题类作品、“自然”母题类作品还是“民俗”母题类作品,都将成为一座里程碑矗立在漫长的竹笛音乐的发展道路上。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民国时期竹笛艺术发展概况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一章 “情感”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喜悦”母题
第二节 “爱国”母题
第三节 “家乡”母题
第二章 “自然”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花鸟”母题
第二节 “季节”母题
第三节 “草原”母题
第三章 “民俗”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劳动”母题
第二节 “节庆”母题
第三节 “人物”母题
第四章 “十七年”间笛曲表现母题的技法经验与历史意义
第一节 “十七年”笛曲表现母题所获演奏技法经验
一、气息技法
二、手指技法
三、口型及舌技法
第二节 “十七年”笛曲表现母题的历史意义
一、对竹笛作品创作的启蒙价值和启蒙意义
二、对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意义
三、对中国民族音乐表现内容思想性的启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定科学的口型——论竹笛演奏基础教学中的“五个固定”之一[J]. 王晓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04)
[2]论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对劳动观念的重构[J]. 任云仙,韩莉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3]“十七年”音乐创作与社会的互动研究——论1949~1966年爱情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形态[J]. 郭宏斌,文军. 音乐探索. 2015(01)
[4]“十七年”音乐创作与社会的互动研究[J]. 郭宏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5]钩沉与断想:当代(1949—2009)中国竹笛表演艺术发展史述评[J]. 胡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5)
[6]竹笛音乐的发展分期及其特征[J]. 姜勇. 作家. 2011(22)
[7]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J]. 王晓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8]建国初期的笛曲创作[J]. 席笑. 黄河之声. 2011(07)
[9]一部不应被岁月淹没的拓荒之作——笛家蒋詠荷的《笛子教材》[J]. 王晓俊. 人民音乐. 2011(03)
[10]从民间到专业化改编与创作中的竹笛艺术[J]. 郭树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中国笛乐[D]. 萧舒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竹笛演奏符号的历时考察[D]. 马雪.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9年)编创笛曲分期考察[D]. 李欣慰.南京艺术学院 2016
[3]从草根到华堂[D]. 孙燕.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4]刘管乐笛子艺术研究[D]. 孔德杰.上海音乐学院 2012
[5]陆金山笛曲创作与演奏特点研究[D]. 刘彬.天津音乐学院 2012
[6]建国十七年二胡艺术的创作与发展[D]. 郑发奋.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77310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民国时期竹笛艺术发展概况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一章 “情感”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喜悦”母题
第二节 “爱国”母题
第三节 “家乡”母题
第二章 “自然”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花鸟”母题
第二节 “季节”母题
第三节 “草原”母题
第三章 “民俗”母题类作品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劳动”母题
第二节 “节庆”母题
第三节 “人物”母题
第四章 “十七年”间笛曲表现母题的技法经验与历史意义
第一节 “十七年”笛曲表现母题所获演奏技法经验
一、气息技法
二、手指技法
三、口型及舌技法
第二节 “十七年”笛曲表现母题的历史意义
一、对竹笛作品创作的启蒙价值和启蒙意义
二、对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意义
三、对中国民族音乐表现内容思想性的启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定科学的口型——论竹笛演奏基础教学中的“五个固定”之一[J]. 王晓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04)
[2]论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对劳动观念的重构[J]. 任云仙,韩莉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3]“十七年”音乐创作与社会的互动研究——论1949~1966年爱情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形态[J]. 郭宏斌,文军. 音乐探索. 2015(01)
[4]“十七年”音乐创作与社会的互动研究[J]. 郭宏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5]钩沉与断想:当代(1949—2009)中国竹笛表演艺术发展史述评[J]. 胡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5)
[6]竹笛音乐的发展分期及其特征[J]. 姜勇. 作家. 2011(22)
[7]论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美学研究的必要性[J]. 王晓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8]建国初期的笛曲创作[J]. 席笑. 黄河之声. 2011(07)
[9]一部不应被岁月淹没的拓荒之作——笛家蒋詠荷的《笛子教材》[J]. 王晓俊. 人民音乐. 2011(03)
[10]从民间到专业化改编与创作中的竹笛艺术[J]. 郭树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中国笛乐[D]. 萧舒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竹笛演奏符号的历时考察[D]. 马雪.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9年)编创笛曲分期考察[D]. 李欣慰.南京艺术学院 2016
[3]从草根到华堂[D]. 孙燕.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4]刘管乐笛子艺术研究[D]. 孔德杰.上海音乐学院 2012
[5]陆金山笛曲创作与演奏特点研究[D]. 刘彬.天津音乐学院 2012
[6]建国十七年二胡艺术的创作与发展[D]. 郑发奋.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77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37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