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迁徙及纵横的结构性叙事——评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理、迁徙及纵横的结构性叙事——评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
【摘要】:《"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是李玫研究员的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中立音"是这部著作研究的核心。书中作者对国内与国外的"中立音"研究进行了勾勒,运用赵宋光先生的"跃迁说",立足于数学、声学、律学的学术立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律学假设,开拓性地将其与实际音乐现象结合起来,力求从方法论及审美角度为"中立音"的存在事实寻求理论和声学依据。该著作在"迁徙"继而引发的"传播"问题上所采取的叙事方式,则更多是将其放置于历史横向和纵向中作特定的描述,通过印度民间音调和阿拉伯民间音调的数理分析以及氐羌族"人类学走廊"的民族学、历史学分析,再一次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文化共性在多元音乐世界的客观存在。
【作者单位】: 星海音乐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李玫 中立音 跃迁 数理 迁徙
【分类号】:J612
【正文快照】: 李玫博士作为我国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女性学者之一,以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著称。其《“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1]是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公开出版物。缪天瑞称律学(Temperament)是“依据声学原理、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各音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1。主要分为人工律制和自然律制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宋光;关于3/4音的律学假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咏莲;高师唱名教学体系的抉择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赵玉卿;;中国古代的泛音理论与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赵玉卿;;论“五度相生律”与“纯律”中的两种半音[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刘文荣;;律名与律数[J];大舞台;2011年03期
5 吴晶晶;孟玲玲;;乐音音符基频识别[J];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04期
6 吴云云;;朱熹《琴律说》的律学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7 黄黎星;孙晓辉;;论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张潇潇;;“七平均律”研究综述[J];歌海;2012年01期
9 白英;;音乐内部结构中的自然科学成分分析[J];大舞台;2012年07期
10 樊力菡;;提升小提琴基本技能演奏水平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根方;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陈欣;几种常见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等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韩炳华;东周青铜器标准化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何军民;培根《木林集》蠡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丽丽;郑觐文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余乐;试论琵琶古筝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吴浩琼;琵琶音律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5 王宏蕾;编钟双音技术的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丁晓军;西洋管弦乐MIDI制作技术与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红;江永乐律学思想初探[D];东华大学;2012年
8 朱飞晔;元代赵孟,
本文编号:682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8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