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6

  本文关键词: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艺术歌曲 艺术特征 演唱特点 教学实践


【摘要】: 艺术歌曲在俄罗斯被称为“浪漫曲”。俄罗斯的艺术歌曲创作有丰富的内涵、动听的旋律、忧郁的情绪、多样的和声与伴奏织体,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艺术歌曲形式及艺术歌曲魅力。从格林卡到拉赫玛尼诺夫等众多的俄罗斯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且具有俄罗斯风格特征的艺术歌曲。 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在他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独特的风格都体现了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同时也是音乐研究与声乐教学中的瑰宝。本论文以柴科夫斯基早期的艺术歌曲《歌曲六首》OP.6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分析、比较与归纳,探究柴科夫斯基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后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全文共分为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俄罗斯艺术歌曲的概况及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第二章从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一套艺术歌曲OP.6着手,对其题材的选择、旋律、和声、曲式、风格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与其他作曲家的艺术歌曲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柴科夫斯基早期艺术歌曲对他后期创作的影响,以及与其它作曲家艺术歌曲创作的联系;第三章从语言、技术、情感等方面阐释该套《歌曲六首》的演唱特点及教学价值。 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大众所熟悉,而他早期的艺术歌曲在国内了解及研究的人却较少,本文也希望通过对这套早期艺术歌曲的研究来探讨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历程。
【关键词】: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艺术歌曲 艺术特征 演唱特点 教学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一、本论题的意义及应用价值8
  • 1、理论意义8
  • 2、现实意义8
  • 3、应用价值8
  • 二、当前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8-9
  • 1、研究情况8-9
  • 2、发展趋势9
  • 三、论文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9-10
  • 第一章 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概述10-14
  • 第一节 俄罗斯艺术歌曲概况10-11
  • 第二节 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创作思想及创作历程11-14
  • 一、创作思想11-12
  • 1、真情实感11
  • 2、契而不舍11-12
  • 3、民间素材12
  • 二、创作历程12-14
  • 1、早期12-13
  • 2、中期13
  • 3、晚期13-14
  • 第二章 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的艺术特征14-30
  • 第一节 歌曲题材14-16
  • 一、歌词的选择"14-15
  • 二、歌词的特征15-16
  • 1、拟人化的手法15
  • 2、比喻的手法15
  • 3、反问式语气加借代手法15-16
  • 4、对前人的继承16
  • 第二节 音乐特征16-28
  • 一、旋律16-22
  • 1、同音反复式音型16-17
  • 2、模进手法17-18
  • 3、变奏手法18-20
  • 4、疑问式音调20-21
  • 5、主题材料的关联性21-22
  • 二、和声及曲式22-27
  • 1、《别信,挚友》22-23
  • 2、《朋友,请莫开口》23
  • 3、《既痛苦又甜蜜》23-24
  • 4、《泪光闪闪》24-25
  • 5、《为何》25
  • 6、《不,唯独他明白》25-27
  • 7、小结27
  • 三、钢琴伴奏27-28
  • 第三节 主要风格28-30
  • 一、抒情性风格28
  • 二、写实性风格28
  • 三、悲剧性风格28-30
  • 第三章 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的演唱特点和教学意义30-36
  • 第一节 演唱特点30-32
  • 一、语言30
  • 二、技术30-31
  • 三、情感表现31-32
  • 第二节 教学价值32-36
  • 一、了解俄罗斯艺术歌曲及其演唱32
  • 二、对不同风格艺术歌曲的把握32-34
  • 三、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结合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尚翡;;俄罗斯艺术歌曲特征浅析[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群;柴科夫斯基与穆索尔斯基代表性艺术歌曲之比较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83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83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