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8 06:09

  本文关键词: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 隐喻 汉语歌词


【摘要】: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即语言使用现象。当代的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强有力的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近几年来,隐喻及其应用在分析特定语意和语篇的理解上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歌词即歌曲中呈现的文字,其在旋律中所表达的意思或明显,或隐含。在汉语歌词的创作中,隐喻被频繁地运用,以至于它成为了词作者创作一首好歌,充分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项重要途径。 隐喻首先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其次能使人类的经验概念化。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它是从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领域到另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领域的映射。在工作机制上,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主要是指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而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指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中的不足并对其加以完善。隐喻不是两个域之间的简单映射,而是涉及到相互作用的四个心理空间,最终形成合成空间和层创结构。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了解隐喻的工作机制,并分析隐喻在汉语歌词的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本文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引论。简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重要性,研究方法,语料的收集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传统观念中的隐喻研究,汉语歌词语言特点的研究,以及当代认知语言学对于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是文章的理论框架,介绍了隐喻的定义,分类,及两种不同的隐喻阐述理论:CMT和CBT,并简述了它们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实践研究。 第四章主要是应用CMT和CBT,研究了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理解隐喻在汉语歌词创作中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的延伸,从而给词作者开辟一条创作的新途径,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空间。 第五章文章试图分析隐喻和歌词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指出隐喻在歌词创作中所产生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等。 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及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对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隐喻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相似联想,将描述的对象在喻象基础上得到展开,使歌词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意义。此外,在运用隐喻手法的同时,我们应该把握好度,在度的范围内丰富歌词的表达形式,给人们留下较多思索和联想的余地,拓展歌词艺术的审美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认知 隐喻 汉语歌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4;H1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Rationale of This Study11-12
  • 1.2 Aim and Significance12-13
  • 1.2.1 Aim of the study12
  • 1.2.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0
  • 2.1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15-17
  • 2.1.1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in the west15-16
  • 2.1.2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in China16-17
  • 2.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Song Lyrics17-19
  • 2.3 Cognitive Researches on Metaphors in Chinese Song Lyrics19-2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0-30
  • 3.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20-23
  • 3.1.1 Definition of metaphor20
  • 3.1.2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20-23
  • 3.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3-25
  • 3.2.1 Image schemas23-24
  • 3.2.2 Mapping between two domains24-25
  • 3.3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25-28
  • 3.3.1 Mental space25-27
  • 3.3.2 Conceptual blending27-28
  • 3.4 CMT and CBT:Two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Metaphor28-30
  • Chapter Four Cogni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Song Lyrics30-38
  • 4.1 Application of CMT in Analyzing Metaphors in Chinese Song Lyrics30-35
  • 4.1.1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hinese song lyrics30-33
  • 4.1.2 Image metaphor in Chinese song lyrics33-35
  • 4.2 Application of CBT in Analyzing Metaphors in Chinese Song Lyrics35-38
  • 4.2.1 CBT as a complement to CMT in interpreting metaphors35
  • 4.2.2 Metaphors through blended concepts in Chinese song lyrics35-38
  • Chapter Five Functions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Song Lyrics38-43
  • 5.1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Device for Song Construction38-40
  • 5.2 Metaphorical Thinking as A Way to Decode Song Lyrics40-43
  • Chapter Six Conclusion43-45
  • Bibliography45-48
  • Acknowledgement48-49
  • Publications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用预设的构式研究——以汉语楼盘广告为例[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2 王金桃;艾君华;;双语教学的价值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鲜芸;;符号的象似性原则与汉语研究[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4 李丽丽;陈碧银;;小议汉语离合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5 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7期

6 盛辉;;论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焱;杨鸿冕;;不同时期汉语外来词特点与社会心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战音平;陈姗姗;金鑫;;汉语常用字构词能力的统计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9 王丽;;英汉委婉语社会功能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10 刘园园;;浅析汉语当中英语流行词汇与它的文化意义[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成;网络语言威胁汉语“纯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3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7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东;“快捷汉语”:跑得有多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严建卫;学好汉语去中国瞧一瞧[N];文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何兵;库恩后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谭剑鸣;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认知理解[D];重庆大学;2005年

3 姜凌;动态语境的认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张爱珍;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居设;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2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92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