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诺《墓志铭Ⅰ-心中的西班牙》音乐分析
本文关键词:诺诺《墓志铭Ⅰ-心中的西班牙》音乐分析
【摘要】: 笔者将对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诺诺(Luigi Nono)的《Espana en el corazon》《墓志铭》((1951-1953)作品的第一部《心中的西班牙》做具体的作曲技术分析。 路易吉·诺诺(1924-1990),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横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个不同流派,音乐语言风格多样。他的作曲技术手段之广,如电子、音块、点描、序列、偶然、微分音、噪音音乐等等。 他的第一部作品《卡农变奏曲》(Variazioni canoniche)创作于1950年。1952年加入意大利共产党,从此开始作为一名“政治音乐”的作曲家,其音乐和政治信仰就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这个时期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中断的歌》(1956)。 60年代,由于诺诺接触到电子音乐,对电子媒介的各种技术的兴趣以及个人的政治情感,创作风格开始从多调性、无调性、序列技术和点描音响转向使用电子电声媒介和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其代表作为《生与爱之歌》(1962)。 80年代后,晚期创作阶段,作品逐渐趋于哲理性的内向风格。 本文所研究的《加西亚·洛卡的墓志铭》是诺诺早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有三部,分别完成于1951、52、53年,是为纪念著名西班牙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而作。第一部有声乐,第二部是纯器乐,第三部有诗朗诵。歌词和诗大都是加西亚·洛尔卡的作品(第一部中还选用了涅鲁达P.Neruda的作品。我们这里将要分析到的就是诺诺完成于1951年《墓志铭》第一部《心中的西班牙》。作品共分为《傍晚》《战争》《蔷薇色的玫瑰》三个乐章,运用了自由十二音的写作技法。
【关键词】:路易吉·诺诺 加西亚·洛尔卡 自由十二音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5
【目录】:
- 论文摘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诺诺生平简要7
- 第二节 诺诺创作阶段及其特征7-11
-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序列音乐创作时期8
- 二、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电子实验作品时期8-9
- 三、八十年代开始的晚期创作时期9-11
- 第二章 作品中关于歌词11-21
- 第一节 歌词大意11-15
- 一、《Tarde》11-12
- 二、《La Guerra》12-14
- 三、《Casida de la rosa》14-15
- 第二节 歌词的运用15-21
- 一、《Tarde》15-16
- 二、《La Guerra》16-18
- 三、《Casida de la rosa》18-21
- 第三章 音高组织21-35
- 第一节 自由十二音的运用21-28
- 一、分成三个4音组的十二音21-25
- 二、分成一个四音组和一个八音组的十二音25-28
- 第二节 音列的运用28-35
- 一、六音列的运用28-29
- 二、八音列的运用29-32
- 三、九音列的运用32-35
- 第四章 音乐结构技术分析35-51
- 第一节 节奏的特点35-38
- 第二节 配器38-48
- 一、乐队编制38-39
- 二、音响状态39-43
- 三、声乐与乐队相结合的音响状态43-44
- 四、乐器的选择组合与音色的关联44-48
- 第三节 作品的结构特征48-51
- 第五章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莉;;钢琴曲《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文化背景及音乐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赵峻;;对舒曼《狩猎之歌》的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 朱梦;;一腔热血化音律,珠落玉盘诉心声——浅析肖邦《C小调练习曲》的演绎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4 王旭青;;音乐叙事理论——新视阈下一种音乐分析方法的探求[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5 潘刻科;;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6 郑国栋;;歌剧《伤逝》选段《她夺走了我的心》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提示[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楚守涛;;调性作品音乐分析方法的探索——从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分析[J];作家;2011年14期
8 赵柯丽;王安潮;;学科建构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李宝杰主编《音乐鉴赏》评析[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9 肖武雄;;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材料运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凤梅;;回顾反思 展望拓新——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研讨会[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筑;;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鸿懿;马彪;杨文英;翁永振;屈英;樊作树;何平;马永恒;;音乐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技巧[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文献汇编[C];1989年
10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2 囊琳 田韶东 本报记者 刁艳;教学改革成为最被关注话题[N];音乐周报;2008年
3 编译 晖晖;法国艺术家构建“音乐基因库”[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石一冰;迎接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大发展[N];音乐周报;2005年
5 黄晓和;还“曲式学”以本来面目[N];音乐周报;2006年
6 夏滟洲;学术超市:外音史“西安会议”[N];音乐周报;2007年
7 傅显舟 刘洋;历史是一条河流[N];音乐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紫茵;英雄城会群英说短论长[N];音乐周报;2006年
9 舍恩·罗宾森(Shane Robison);科技让生活闪亮[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林杰;惠普联手清华建多媒体实验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2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钦怡;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宜芳;诺诺《墓志铭Ⅰ-心中的西班牙》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曹芹;试论肖邦谐谑曲的音乐创作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苏莎;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4 林滨;穆索尔斯基三组声乐套曲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聪;用数字音频手段对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进行音乐分析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彩玲;浅析古诺的歌剧《浮士德》[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裴子天;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韵律难调》(OP34-13)音乐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胡t,
本文编号:751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5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