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
本文关键词: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
【摘要】: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试图以分析《声无哀乐论》中情感问题作为突破口,以此探究《声无哀乐论》中音乐美学观的真正内含。情感不同于生理性的情绪,而情感又可分为生活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通过剖析《声无哀乐论》,我们从中抽取出“无情”与“有情”两个概念。所谓“无情”就是无生活情感和道德情感,嵇康认为音乐不表现人们的哀乐之情,也不承载具有道德内涵的情感而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嵇康认为音乐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音乐的本质属性是“和”,音乐的价值在于音乐形式构成的“无情之和体”给予欣赏主体具有超越世俗情欲的审美情感,“无情”之情实际上就是审美情感。嵇康同时又看到并承认现实的音乐审美中会有哀乐情感出现的情况,对于“有情”现象,嵇康对其做出了解释,认为这是由于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在结构和力上的同构对应关系引起的,即音乐与欣赏主体先在“物理——生理”层面上发生力和场的同形同构,音乐先直接地引起主体情绪上的躁静反应,此时不必涉及情感的内容;随后由于主体心理的主动性调动,将日常生活中已“先遘于心”的情感积极调动出来而与音乐发生“心理——物理”层面上的同构对应关系,于是就有了音乐审美中哀乐情感伴随其中的情况,而审美主体此时也往往误将就从自己内心释放出来的情感误当做了音乐的情感性质。“无情”与“有情”并不对立,而是统一于主体与音乐艺术互动影响和力的契合的整体之中。同时嵇康认为“无情”胜“有情”,音乐以其“平和精神”使人私欲得以净化、身心为之超脱从而归于“无情”之境,这应是音乐真正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关键词】:嵇康 声无哀乐 情感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第一章 《声无哀乐论》其文7-13
- 1.1 "音声之自然之理"7-9
- 1.2 "和声无象"9-10
- 1.3 "音声无常"10-11
- 1.4 "音声关系"11-13
- 第二章 《声无哀乐论》中的"无情"观13-23
- 2.1 情感辨析13-16
- 2.1.1 情感与情绪13-14
- 2.1.2 生活情感、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14-16
- 2.2 道家的"无情"16-18
- 2.3 "声无哀乐"与"无情"18-23
- 2.3.1 音乐的"无情"之体18-20
- 2.3.2 音乐欣赏中的"无情"之情20-23
- 第三章 《声无哀乐论》中的"有情"观23-29
- 3.1 审美情感与知觉情感23-26
- 3.2 结构同形说与艺术形式的情感性质26-29
- 第四章 "无情"胜"有情"29-32
- 4.1 《声无哀乐论》与《乐记》的比较29-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6-37
- 致谢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德述;;《声无哀乐论》音乐思想的历史成因与美学批评[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2 蔡洞峰;;论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哲;李小丹;;园林中线性空间营造的节奏手法探析——以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云山书画长廊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贾玉宝;韦杰夫“One Bank”重整18家分行结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石头;鲁迅何以少谈音乐[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伍斌;经典音乐动漫解读[N];解放日报;2004年
4 黄大岗;留住历史的声音[N];音乐周报;2004年
5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N];光明日报;2003年
6 河南省永城市演集镇雪枫中学 张安礼;浅议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N];学知报;2011年
7 秦治衡;小学古诗音乐教学“四创新”[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河南陕州中学 秦晓云;加强音乐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龙飞;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D];青岛大学;2010年
2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赵宏宇;论心理能力在音乐审美认知中的作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4 朱春晖;图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梅梅;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8 董军强;于润洋音乐阐释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闪闪;5~6岁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审美移情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法桢;理想与现实之间究竟有多远[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7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