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五首前奏曲作曲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9:48
本文关键词:德彪西五首前奏曲作曲技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彪西 前奏曲 五声音阶 动机发展 主题结构 曲式特点 和声起伏 调式调性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兴起的印象主义音乐成为这个时期音乐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借鉴和吸纳了当时绘画、文学等美学思想,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具有独创性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钢琴曲、管弦乐以及歌剧等多种体裁。他的作品传世已近百年,但其艺术价值仍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二十四首前奏曲》创作于印象主义音乐的成熟时期,是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五声风格是这部前奏曲非常突出的特点。其中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的作品包括《德尔菲的舞女》、《帆》、《原野上的风》、《棕发女郎》、《灌木林》等。 本论文将以上述的这五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入手详细分析德彪西前奏曲的创作背景,以五声音阶的使用作为这五首作品的共性和依托,通过技术层面的具体分析探究各首作品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总结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意图和五声风格在前奏曲中的运用特点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独到之处。 技术分析是本论文重点讨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动机特点、动机的变化处理方法与发展形式、各首作品的主题结构的异同、曲式结构特点、材料统一写法、线条式进行、特殊节奏和音型的使用等。第二部分采用传统理论和兴德米特理论来探究德彪西调性和声的运用方法。首先着重了解纵横关系中的调式,尤其将五声音阶的运用作为重点进行探究。这一部分还从和声的功能性、平行和弦的使用、持续音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本论文将采用兴德米特的和声理论从和弦紧张度、和声起伏、音级进行和由此反映出的调性来探寻德彪西对和声运用的逻辑规律,从不同的理论视野中找出新的技术性和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德彪西 前奏曲 五声音阶 动机发展 主题结构 曲式特点 和声起伏 调式调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12
- 选题目的及意义7
-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相关概念9-11
- 章节安排11-12
- 第一章 德彪西前奏曲的音乐风格和五首作品创作特点12-24
- 第一节 德彪西前奏曲的音乐风格13-20
- 一、音乐风格的形成13-18
- 二、音乐风格的特点18-20
- 第二节 五首前奏曲的创作20-22
- 本章小结22-24
- 第二章 动机发展、主题处理与曲式结构分析24-66
- 第一节 动机与动机发展24-46
- 一、五首作品的动机分析24-32
- 二、动机在乐曲中的应用及其变化处理分析32-46
- 第二节 主题结构处理46-48
- 第三节 曲式结构分析48-57
- 一、《德尔菲的舞女》49-50
- 二、《帆》50-52
- 三、《原野上的风》52-54
- 四、《棕发女郎》54-55
- 五、《灌木林》55-57
- 第四节 其他技法的运用57-64
- 一、统一性57-59
- 二、线条式写法59-61
- 三、节奏的处理61-62
- 四、特殊音型62
- 五、织体特点62-64
- 本章小结64-66
- 第三章 调性与和声分析66-92
- 第一节 采用传统理论分析66-75
- 一、五首前奏曲中的调式66-70
- 二、功能和声与调性70-73
- 三、平行和弦的使用73-74
- 四、持续音在五首作品中的应用74-75
- 第二节 采用兴德米特理论分析75-90
- 本章小结90-92
- 结语92-95
- 参考文献95-98
- 附录1.《德尔菲的舞女》谱例98-100
- 附录2.《帆》谱例100-103
- 附录3.《原野上的风》谱例103-108
- 附录4.《棕发女郎》谱例108-110
- 附录5.《灌木林》谱例110-113
- 后记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权;论印象结构——德彪西的曲式思维及其结构形态[J];音乐研究;1990年01期
2 王次p,
本文编号:88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8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