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影像与现代音乐传播的互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1:53

  本文关键词:影像与现代音乐传播的互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音乐传播 影像 互动性 视听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音乐传播形态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化,视觉信息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欣赏音乐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享受。在这样由音乐和影像共同构筑,共同决定的影像性质的前提下,影像有了其自身的特征,并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传播方式和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发挥着其功能。影像与音乐彼此承载、彼此外延,在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段上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原则。本文将影像置于不同类型的音乐传播方式中进行讨论,概括和归纳了现代音乐传播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对影像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传播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及功能的分析,探究影像与现代音乐传播的互动性关系,其两者互相促进又互相限制,提出了各艺术门类相互交融是现代音乐传播的显著特征,多个领域互通合作是音乐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代音乐传播 影像 互动性 视听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现代音乐传播的类型及特点9-12
  • 第一节 现代音乐传播内涵9-10
  • 一、音乐传播9
  • 二、什么是现代音乐传播9-10
  • 第二节 现代音乐传播的变迁——从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10-12
  • 一、现代音乐自然传播10
  • 二、现代音乐技术传播10-11
  • 三、现代音乐传播中自然转播与技术传播相辅相成11-12
  • 第二章 现代音乐传播中的影像表达12-20
  • 第一节 影像在现代音乐自然传播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12-16
  • 一、舞美空间设计中的影像元素12-14
  • 二、新媒体艺术中的音乐影像14-16
  • 第二节 影像在现代音乐技术传播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16-20
  • 一、音乐表演电视现场直播16-17
  • 二、MTV17-18
  • 三、VJ18-20
  • 第三章 影像与现代音乐传播的互动性关系20-27
  • 第一节 影像给现代音乐传播带来繁荣的景象20-22
  • 一、影像已成为音乐表演舞台上重要的表现形式20-21
  • 二、影像带来了新的音乐艺术形式的挑战21
  • 三、影像丰富了音乐传播的形式,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21-22
  • 第二节 影像元素给现代音乐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22-23
  • 一、局限了音乐的想象空间22
  • 二、改变音乐的结构22-23
  • 三、弱化音乐思想深度23
  • 第三节 现代音乐传播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23-27
  • 一、现代音乐传播中的影像创作基于音乐元素和传播方式23-24
  • 二、影像具有扩展音乐的表意功能24-25
  • 三、现代音乐传播中影像创作的视觉风格多样化25-27
  • 第四章 现代音乐传播的发展前景27-30
  • 第一节 视听综合审美方式决定了影像的创作27-28
  • 一、在现代音乐传播中,影像的介入创造了新的艺术审美27
  • 二、创意是现代音乐传播中影像创作的灵魂27-28
  • 第二节 现代音乐传播的多领域交叉互动特征28-30
  • 一、数字技术在现代音乐传播中的主导作用28-29
  • 二、现代音乐传播需要多个领域互通合作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作者简介33-34
  • 后记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饴;;略论现代媒介技术在音乐传播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2008年09期

2 刘帼轶;试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J];当代电视;2000年S8期

3 陈奎及;音乐电视美的探求[J];电视研究;1999年05期

4 周然毅;近期中国音乐电视创作的美学思考[J];电视研究;1999年05期

5 孙焕英;音乐电视不是变脸游戏[J];电视研究;2001年08期

6 楚卫华;中国音乐电视研究述评[J];电视研究;2001年09期

7 ;乔纳斯兄弟3D演唱会[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8 姜晓东;浅谈中国音乐电视的艺术特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9 何云蛟;;音乐的传播路径及其方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丁冬;;试论多媒体时代对音乐的影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轶灵;中国当代实验影像的梦幻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887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87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