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大地之歌》中声乐艺术形象及所含“中国元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1 08:24

  本文关键词:《大地之歌》中声乐艺术形象及所含“中国元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形象 “中国元素” 美学特征


【摘要】: 马勒是19世纪末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马勒的创作处于世纪之交,必然代表了时代交替的音乐总体风格,而《大地之歌》又是马勒晚期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体现了其晚期创作风格。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主要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问题提出的缘由,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马勒生平及《大地之歌》的由来和创作背景。第三部分:对《大地之歌》进行了详细的声乐艺术形象分析。第四部分:从歌词内容以及调式调性上来分析《大地之歌》中的“中国元素”。第五部分:分析和提炼了《大地之歌》中“中国元素”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点。第六部分:对其体现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是历史上最丰富、最成熟、最典型的音乐美学思想,在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及评论等诸多环节上,对人们的音乐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因此笔者尝试着从这一美学视角对《大地之歌》的诗意和个性进行审视,力求有所发现。 马勒的音乐不仅是19世纪音乐向20世纪音乐发展的桥梁,而且《大地之歌》的创作也是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论文以《大地之歌》的声乐形象及其“中国元素”的分析研究为主线,并结合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马勒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末期和二十世纪音乐的转折中起到的桥梁作用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对马勒音乐的研究。
【关键词】:声乐艺术形象 “中国元素” 美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第一章 马勒与《大地之歌》13-21
  • 1.1 马勒的生平简介13-17
  • 1.1.1 不幸的童年生活13-14
  • 1.1.2 充实的大学生活14-15
  • 1.1.3 人生的低谷时期15-16
  • 1.1.4 幸福的婚姻生活16-17
  • 1.2 关于《大地之歌》17-21
  • 1.2.1 《大地之歌》的由来17-18
  • 1.2.2 创作背景18-21
  • 第二章 《大地之歌》的声乐艺术形象分析21-32
  • 2.1 渴望与绝望21-23
  • 2.2 孤寂与悲凉23-24
  • 2.3 希望与活力24-26
  • 2.4 妩媚与多情26-27
  • 2.5 轻快与抑郁27-28
  • 2.6 告别与眷恋28-32
  • 第三章 《大地之歌》中的"中国元素"及艺术价值32-51
  • 3.1 《大地之歌》歌词中的"中国元素"32-43
  • 3.1.1 《愁世的饮酒歌》33-35
  • 3.1.2 《寒秋孤影》35-37
  • 3.1.3 《青春》37-38
  • 3.1.4 《美女》38-39
  • 3.1.5 《春天的醉汉》39-41
  • 3.1.6 《告别》41-43
  • 3.2 《大地之歌》音乐中的中国元素43-47
  • 3.2.1 "中国风味"的表现手法43-44
  • 3.2.2 《大地之歌》中体现的中国五声调式44-47
  • 3.3 《大地之歌》中"中国元素"的艺术价值47-51
  • 3.3.1 传播中国文化精髓47-48
  • 3.3.2 揭示中国文化内涵48-49
  • 3.3.3 推动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49-51
  • 第四章 《大地之歌》的艺术特点51-54
  • 4.1 诗性和抒情的交响曲51-52
  • 4.2 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52-53
  • 4.3 悲观的宗教情绪53-54
  • 第五章 《大地之歌》体现的美学特征54-58
  • 5.1 个性的美54-55
  • 5.2 诗意的美55-56
  • 5.3 浪漫的美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波;;国内对马勒《大地之歌》音乐研究述评[J];音乐创作;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波;马勒《大地之歌》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3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93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