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三十而立的成熟与不足
本文关键词:青歌赛三十而立的成熟与不足
更多相关文章: 规定曲目 民族唱法 原生态 声乐演唱 比赛 歌曲 歌手 众声喧哗 声乐表演 赛事
【摘要】:正刚闭幕的CCTV青歌赛已过三十而立,成绩上讲,应该说越办越成熟。近些年青歌赛出新很多、改革很大,从原生态唱法的引入,到合唱比赛的增加,不断有新的变化,带出新的看点。现在,又从原生态、合唱的进入回归到三种唱法、独唱比赛的起点,绕了个大圈。在众声喧哗的不同意见中,完成了一个多数人意料不到的循环。抬眼一望,早先的观众逐渐进入老年,早先的选手不少坐在评委席上,早先的新歌变为规定曲目,早先的演播厅已是多媒体景观。像我等这种从头看到现在的声乐爱好者,看到的是赛事排场更大、内容更多、规则更细、伴奏更好、现场也更加漂亮。观赏青歌赛,进步的感觉是有的,熟悉的感觉也有,但陌生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作者单位】: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关键词】: 规定曲目 民族唱法 原生态 声乐演唱 比赛 歌曲 歌手 众声喧哗 声乐表演 赛事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M闭幕的CCTV青歌赛已过三十而立,成绩上讲,应该说越办越成熟。近些年青歌赛出新很多、改革很大,从原生态唱法的引入,到合唱比赛的增加,不断有新的变化,带出新的看点。现在,又从原生态、合唱的进入回归到三种唱法、独唱比赛的起点,绕了个大圈。在众声喧哗的不同意见中,完成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庆;;青歌赛,生生逼出个原生态[J];音乐生活;2006年09期
2 山音;;王凤云获全国歌手比赛一等奖[J];黄河之声;1996年03期
3 张金芳;;文化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兼谈田青先生《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中的某些观点[J];艺术教育;2007年07期
4 王祖皆;;如何选准、选好参赛歌曲?[J];音乐生活;2006年09期
5 郭和平;;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J];电视研究;2006年09期
6 刘红庆;;谁是“民族”? 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前途断想[J];艺术评论;2006年06期
7 艾子青;;为青歌赛进言[J];声屏世界;2008年07期
8 李晓霞;;关于“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民间唱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9 田青;;原生态音乐的当代意义[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10 李广达;;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J];音乐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笃军;张菊凤;;浅谈一个歌手的“歌唱能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李晓红;;摸索中的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声乐教学的方法论比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汪毓和;;《新四军歌曲》出版有感[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10 马文惠;;花儿原生态的系统性和层次性[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焕英;“青歌大赛”三问[N];北京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春波 武爱萍;青歌赛精彩不断 楚雄队暂居榜首[N];楚雄日报(汉);2007年
3 冬晓;亦喜亦忧话新规[N];音乐周报;2006年
4 梁占峰 苏向利;男声高八度 科学不科学?[N];音乐周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静 沈仕卫 实习生 季节 王晶 段成柱;贵州最适合用民歌来抒发[N];贵州日报;2008年
6 张佩吉;原生态可比性与唱法问题[N];音乐周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丽萍;众声喝彩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N];光明日报;2006年
8 范忠东 赵羚;两议CCTV“青歌赛”[N];音乐周报;2006年
9 ;歌时代心声 谱乐苑新曲[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青年歌手大奖赛哪个唱主角?[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7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茹;从民族唱法“学院派”与“原生态”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伟;民族声乐表演艺术舞台现状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肖萍;论我国民族唱法的美学特征[D];山西大学;2012年
4 胡莎莎;“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懿莹;浅谈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和吐字[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6 童妙;CCTV青歌赛中民族唱法演变微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建坤;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黄;民族唱法个性化的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9 胡颖;学习声乐演唱的体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渊;从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比赛透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2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2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