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浅析拉氏瞬想曲中的悲情因素及其演奏

发布时间:2017-09-27 17:25

  本文关键词:浅析拉氏瞬想曲中的悲情因素及其演奏


  更多相关文章: 拉赫玛尼诺夫 瞬想曲 悲情 钢琴演奏


【摘要】: 对于生活在19、20世纪之交——音乐美学和作曲技法发生大变革时期的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Rachmaninoff),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不管怎么说,批评他为“落在时代后面的人”的言论似乎有些诽谤的意味。在当时现代音乐盛行的西方世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显然不属于“他那个时代”,他的音乐扎根于俄罗斯,扎根于过去。 他——作为一个黑暗势力的抨击者,把深沉、悲伤的体验寓于音乐之中,用古典风格的优美音乐将心中的美好事物理想化,以其悲剧性的力量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他的萦绕不去的忧伤曲调,使人们缓解了心灵的伤痛,寻找到隐现的曙光,走出人生的困境。 本文从历史背景、哲学依据和音乐本体方面对拉赫玛尼诺夫早期的钢琴音乐作品《瞬想曲6首》(Op.16)进行了解读,试图透过拉氏音乐的外壳,挖掘出新的诠释作品的可能性。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扼要介绍全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历史的社会现实、俄罗斯宗教哲学、作曲家郁悒情结及该作品创作背景方面溯源,对拉赫玛尼诺夫的6首瞬想曲进行了解读,从中探寻作曲家音乐风格的成因。第三部分就音乐要素问题对作品作了分析,揭示出作曲家音乐的深刻底蕴和作品的艺术内涵。第四部分为主要部分,以前几部分的论述为基础,从钢琴演绎角度表达了笔者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使作品的诠释更到位、更具说服力。第五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瞬想曲 悲情 钢琴演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9
  • 第二章 历史脉络的梳理9-17
  • 第一节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悲剧之源9-14
  • 一、社会现实因素9-10
  • 二、俄罗斯宗教哲学10-12
  • 三、郁悒情结的精神根源12-14
  • 第二节 6首瞬想曲的地位14-17
  • 第三章 音乐要素分析——瞬想曲中的"悲情"体验17-45
  • 第一节 忧伤的旋律18-36
  • 一、宽广的主题旋律18-20
  • 二、旋律的倾向性20-23
  • 三、旋律中的音响和织体特征23-27
  • 四、旋律中的节奏27-36
  • 第二节 色彩性的和声36-39
  • 一、非功能性序进36-38
  • 二、传统调性功能与色彩性相结合的变音体系38-39
  • 第三节 调性布局特色39-42
  • 一、小调的主要地位39-40
  • 二、调性的转换40-42
  •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音乐高潮42-45
  • 第四章 演奏分析——"悲情"的浪漫诠释45-66
  • 第一节 《瞬想曲》的二度创作46-49
  • 第二节 坚定的节奏49-54
  • 一、自由节奏49-52
  • 二、复节奏52-54
  • 第三节 歌唱性的弹奏54-58
  • 一、连奏54-57
  • 二、贴键57-58
  • 第四节 多层次的处理58-61
  • 第五节 踏板的运用61-64
  • 一、音后踏板61-62
  • 二、半踏板62-63
  • 三、颤音踏板63-64
  • 第六节 呼吸64-66
  • 第五章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发表文章7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彦斌;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阮媛媛;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音响版本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0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30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