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工具到主观情感——民俗摄影的本体探索
本文选题:民俗摄影 + 民俗事象 ; 参考:《美术观察》2015年10期
【摘要】:正1976年后,摄影与政治之间的结被层层解开,持续低迷的摄影似乎找到了重生的机会。与此同时,被禁锢已久的民俗文化也需要一个舞台,让其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时代让摄影与民俗文化不谋而合,二者的碰撞火花诞生了全新的摄影类别——民俗摄影。随即,民俗摄影进入了一个高速运转、全面繁荣的时期。各种民俗摄影协会相继成立,涌现了一大批以发掘、抢救、保护和研究民俗文化为目标的记录者,诞生了无数极具民俗特色的精彩作品。然后,民俗摄影
[Abstract]:Just after 1976, the knots between photography and politics were unravelled, and it'seemed that the declining photography had found a chance to be reborn. At the same time, the long-imprisoned folk culture also needs a stage to return to the public view, the times make photography and folk culture coincide, the collision spark between the two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category of photography-folklore photography. Then, folk photography entered a period of high speed operation and full prosperity. Various folk photography associ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a large number of records to explore, rescue, protect and research folk culture as the goal of the record, the birth of countless wonderful work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lore. Then, folklore photograph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J4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高会;;网络文学的反诗意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高方;;干亲民俗的红楼映象[J];红楼梦学刊;2010年03期
3 张红军;;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布超;基于技术本质的狂欢——浅论网络小说的后现代化[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陈林侠;;元叙事:真实的消解与虚构的重建——对《苏州河》等影片叙事的一种分析[J];晋阳学刊;2007年04期
6 王聚敏;;试论新世纪散文情感的坐标点——对现当代散文情感内涵的梳理与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曾晓辉;;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紫金县客家花朝戏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9 袁松;;“房头”的凝聚与消散——鄂东南“接太公”习俗的社会基础及其当代变迁[J];民俗研究;2010年04期
10 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武锦华;镜像的“长镜头”[D];浙江大学;2006年
4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景俊美;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7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柴楠;民间故事的生成与接受[D];辽宁大学;2013年
9 张翠霞;神坛女人:大理白族村落“莲池会”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黄毅;《阿诗玛》的当代重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2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3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表演的新生性[J];民俗研究;2008年02期
4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安德明;;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巧勤;关于民俗摄影的考察与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齐太平;民俗摄影的审美文化意义和表现方法[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3 蒋柯;心理异化现象在民俗摄影中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马有基;吴泳;;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曾秋华;;曾秋华民俗摄影[J];中国摄影家;2008年12期
6 江北战;;非物质文化保护视野中的民俗摄影[J];中国摄影家;2008年01期
7 向先清;;韵与余韵:民俗摄影之美[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8 臧晓曦;;原生态与生态:民俗摄影之美[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9 仵晓中;潘科;;民俗摄影双刃剑[J];中国摄影家;2009年05期
10 雷茂奎;;韩连,
本文编号:186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186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