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时装摄影不论在服装领域还是在摄影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融合了艺术审美、技术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对服装美的表现和引导时尚潮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时装摄影以表现服装的审美和价值为依据,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摄影师对摄影语言的不断突破,时装摄影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清晰的再现时装,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时装,使时装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现。当代时装摄影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本论文针对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探索了时装摄影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时装摄影的状况,分析了当代时装摄影的基础要素及艺术特点,重点研究了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当代时装摄影的审美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时装摄影发展趋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当代 时装摄影 形式 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4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研究课题的意义8
- 二、研究的现状8-10
- 三、研究的成果10
- 四、研究的方法10
- 五、创新点10
- 六、概念界定10-12
- 第一章 时装摄影的历史及发展12-20
- 第一节 时装摄影的兴起12-13
- 第二节 时装摄影发展及分期13-18
- 一、早期的时装摄影13-15
- 二、时装摄影的发展时期15-17
- 三、时装摄影的全面发展17-18
- 第三节 当代时装摄影的状况18-20
- 第二章 时装摄影的构成要素及表现特点20-31
- 第一节 时装摄影的基础要素20-25
- 一、时装与时装摄影20-22
- 二、模特与时装摄影22-24
- 三、拍摄的背景与道具24
- 四、摄影技术与装备24-25
- 第二节 时装摄影的艺术特点25-29
- 一、时尚性与时限性25-27
- 二、真实性与虚幻性27-28
- 三、欣赏性与诱惑性28-29
- 第三节 当代时装摄影与网络传播的关系29-31
- 一、网络使时装摄影的传播快速化29
- 二、网络使时装摄影的影响范围扩大化29-31
- 第三章 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形式与风格31-43
- 第一节 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形式31-37
- 一、写实化的表现形式31-33
- 二、情景化的表现形式33-36
- 三、数字技术的表现形式36-37
- 第二节 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37-43
- 一、叙事风格37-40
- 二、快照风格40-41
- 三、戏谑风格41-43
- 第四章 影响当代时装摄影审美的因素43-48
- 一、时装品牌文化的因素43-44
- 二、后现代思潮的因素44-45
- 三、大众心理取向的因素45
- 四、技术发展的因素45-46
- 五、摄影师个人审美修养46-48
- 第五章 对当代中国时装摄影艺术的发展思考48-53
- 一、中国时装摄影的历史概论48-49
- 二、中国时装摄影的发展现状49-50
- 三、中国时装摄影的品牌价值50-51
- 四、中国时装摄影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51-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颖;;汉画像中巫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意义[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郝文勉;书文同源[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魏清花;王雄刚;;马克思实践美学中的艺术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龚敏;陶文、图腾与文字的起源[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龙景科;侗族民歌与文人诗的叙事策略——从人类学视角对诗歌社会功能的探究[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6 王列生;;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阿进录;;“牡丹”:一个“花儿”经典意象的文化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8 彭曲;;土家族舞蹈元素的艺术精神管窥[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9 土旦才让;;浅析西藏史前陶器的装饰图案[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高玉;艺术起源“游戏说”检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5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延超;;原生态民族舞蹈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建立及其引发的思考[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9 田云飞;;“楚人尚赤”背后的楚艺术色彩观[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崔鸿飞;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静;明代缠枝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26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