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视域中的感觉美学
发布时间:2017-04-14 12:13
本文关键词:图像视域中的感觉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苏珊·桑塔格,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论摄影》于20世纪70年代发表于《纽约书评》,在这本著作中,桑塔格主要探讨了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美学,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从摄影的本质来看,影像世界同样独立、真实,除此之外,桑塔格还借助“新感受力”试图缓和文学-艺术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与紧张关系。其中暗含着一些颠覆传统、既定观念的意图,在讨论风格时尤为显著,而在吉尔·德勒兹看来,作为所有艺术形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都在围绕“感觉”展开,这也是其《感觉的逻辑》一书的创作源泉,其中讨论了现代绘画对传统绘画的“具象性”的解构,同时还以感觉者与被感觉者的二重身份,将形体从具象中抽取出来,这与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又颇有几分相似,其中“女人被作为观看对象”又可与桑塔格笔下的“摄影式观看”稍作比较,《观看之道》中把身体作为观察的主体,与桑塔格《论摄影》中回归感受去体验作品更有着极强的呼应关系。笔者试图结合以上几位作家及其文本,通过摄影、绘画和比较宽泛意义上的图像三个方面讨论图像视域中的感觉美学,在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观看方式的过程中,反思现代艺术中感觉美学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与影响。
【关键词】:摄影图像 现代绘画 感受力 感觉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4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1
- 1 《论摄影》——苏珊·桑塔格的超现实主义美学11-20
- 1.1 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学的理论支撑11-12
- 1.1.1 非理性战胜理性的哲学过度11
- 1.1.2 安德烈·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11-12
- 1.1.3 直觉主义的演化与催进12
- 1.2 “摄影式观看”12
- 1.3 “新感受力”的提出12-13
- 1.4 摄影与绘画13-15
- 1.5 桑塔格与德勒兹关于风格的讨论15-20
- 1.5.1 风格与内容的争论15-16
- 1.5.2 风格化与夹缝中的“风格主义”16
- 1.5.3 风格的审美表现力16-18
- 1.5.4 风格的功用18-20
- 2 吉尔·德勒兹《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中的美学20-27
- 2.1 艺术是一种生成20-22
- 2.1.1 感觉的聚块20-21
- 2.1.2 感觉在生成中构建21-22
- 2.1.3 进入感觉需要“际遇”22
- 2.2 绘画与感觉22-23
- 2.3 现代绘画试图逃离“具象性”23-24
- 2.4 德勒兹的感觉美学与桑塔格“新感受力”的比较24-27
- 3 从图文关系看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27-32
- 3.1 图像与观看27-29
- 3.1.1 油画面临的挑战28
- 3.1.2 油画的尴尬处境28-29
- 3.1.3 “油画观察法”29
- 3.2 观看的方式29-30
- 3.3 图像的“神秘化”30-31
- 3.4 摄影功能的思考——伯格对桑塔格“论摄影”的回应31-32
- 4 结语32-34
- 4.1 对西方感觉美学理论的影响和意义32-33
- 4.1.1 感觉学原意的解放功能32
- 4.1.2 主客体关系发生了质变32-33
- 4.2 对当代美学理论建设的启发与指导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附件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熙;;论德勒兹的感觉美学[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王予霞;;苏珊·桑塔格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1期
3 李筱洋;;夹缝里的微光——浅谈风格主义绘画[J];艺海;2010年03期
4 田保福;;扭曲的图像与感觉的再现——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所呈现的当代绘画特点[J];艺术百家;201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图像视域中的感觉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30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