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1978-2000年的中国“观念摄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05:25
  “观念摄影”在中国主要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当代艺术领域,指称艺术家使用摄影为媒介创作以“观念”为核心的艺术现象,尽管受到西方“观念摄影”的影响,但由于语境的不同,其发展脉络和内在轨迹都与西方呈现不同的特征。“观念摄影”在中国90年代的出现与中国的社会文化变革,既有的艺术形式失效相关,并与同时期的观念艺术发展有直接关系,其实践所解决的是当代艺术的内部问题。但是“观念摄影”不仅是当代艺术唯一领域的艺术现象,其从来源和发展上都与传统摄影领域相关联。文革后,摄影开始建立“现代性”的实践,其内部分异出两条道路,即现实主义深化和新潮摄影实践。前者坚持摄影的客观性再现原则,强调摄影对社会的参与;后者是一种具有现代主义性质的摄影实践,开始追求摄影的“观念性”探索和主观性对摄影的介入,开启了摄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但此时仍是集体主义整一意识形态观念的表达。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文化情景的转变,80年代的“新潮摄影”在新语境下失效,主张客观性的“纪实摄影”成为主流。历史语境的转变,个体意识在消费主义社会被强调,当代艺术领域出现以观念艺术为代表的前卫艺术形式,同时既有的“纪实摄影”面对新现实显得无...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78-2000年的中国“观念摄影”研究


吴印咸,人民大会堂系列,1981-1983WuYinxian,TheGreatHallofthepeople,1981-1983

银盐,明胶,标题


“四月影会”13是由“四五影展”中的骨干组成。四五影展中的作品更多的是与社会和政治发生关系,而其后的四月影会则是通过艺术来表达实现他们的诉求。第四届文代会后,政治和社会环境逐渐松缓,文艺界出现了短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时期“对真实的渴望和对人性的需求”成为艺术家的普遍追求。对于文革的反思,在摄影上更体现为对于文革艺术模式的反叛,和对于艺术表达的追求和主体意识的建立。首先就体现在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4讨论上。四月13“四月影会”成立于 1979 年,主要成员包括王志平、金伯宏、王立平、罗晓韵、王苗、李晓斌、李英杰、吕小中、许涿等。该组织是文革后第一个民间摄影组织。14四月影会的成员王志平在第一次展览“自然.社会.人”的前言中提到:“新闻图片不能代替摄影艺术。内容不等于形式。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有它本身特有的语言。是时候了,正像应该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一样,也应该用艺术语言来研究艺术。摄影艺术的美,存在于自然的韵律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真实之中,存在于人的情趣之中。而往往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题材’或‘长官意识’里。”《中国摄影报》1997 年第 87 期(790),第五版13

照片,合剂,造型法则,民间性


在建摄表中,王志平就提出“新闻图片不能代替摄影出了一种与以内容优先相对立的造型法则。极致,出现了大量的充满“形式感”的照片,。这次展览所表现初的对“形式”的追求,·人”第一届展览于 1979 年 4 月 1 日在中山公园民间原生性”,表现出一种民间性与质朴感;第二参展人员有 151 人,其中四月影会会员 39 人,展1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参展人数高达 170 人,代相较前两次缺少草根观看的初衷,更多是一种官,2009,第 52 页图 2-8 李晓斌,上访者,彩色合剂冲印,40.3x59cm,1977Li Xiaobin, Petitioners, color mixtureprinting, 40.3x59cm, 1977.14


本文编号:3086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3086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