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怀旧—当代摄影镜头下对于怀旧含义的探索与解析
本文关键词:上海怀旧—当代摄影镜头下对于怀旧含义的探索与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行走于上海的街头,与老上海怀旧有关的文化景观随处可见:老上海装饰风格的咖啡厅、精品店、和餐厅;重新印刷的30和40年代的海报;以及与老上海主题相关的商品也随处可见。这样一股对老上海的怀旧浪潮吸引了作者。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中反复出现的老上海实际上多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段历史时期。针对当前的怀旧风潮,作者不禁好奇为什么在城市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人们反而开始向后看,开始热衷于城市的过去。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怀旧的内涵是什么,,是老上海的那些特质,在这股怀旧风潮中,是最被凸显出来的,或是被利用的最多的? 本文作者将运用符号学,包括社会符号学中用于摄影作品分析的部分内容,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这是因为“上海怀旧”这样一种景观大多体现在视觉文化中,也就是说,大多体现在我们需要用眼睛去看的现象中,而符号学正是作为解析视觉文化中重要的建构主义研究方法。与此同时,作者还将把研究对象融入到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的情境中去分析。在本文中,作者选取了一本名为《城市的追求---上海三部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本摄影作品展现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抓住了那些由老上海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在当今的表现。通过对摄影作品的分析,作者发现虽然对上海怀旧的表现多体现在消费主义上,但是这种怀旧还拥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与意义。上海怀旧的内涵更多的是与老上海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种怀旧代表了城市对于其未来身份认同的一种文化想像---重回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成为东西方交汇的连接点。
【关键词】:上海怀旧 表现 消费主义 全球都市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405
【目录】:
- Abstract4-6
- 论文摘要6-7
- Acknowledgement7-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8
- 1.1 Prologue10-11
- 1.2 Purpose of This Study11-13
- 1.3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13-16
- 1.4 Identifying Key Research Concept: Nostalgia16-18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8-35
- 2.1 The Revival of the Global Shanghai18-19
- 2.2 Shanghai—The Magic City of the East: A Brief History19-23
- 2.2.1 Pre-1840s Shanghai: Self-Sufficient Coastal Market Town19-20
- 2.2.2 Semi-Colonial Shanghai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20
- 2.2.3 Shanghai in the 1930s and 40s: A Hybridity in the Far East20-22
- 2.2.4 Shanghai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of Mao’ Era22
- 2.2.5 Re-opening the Door of Shanghai in the 1990s22-23
- 2.3 The Nostalgic Mode and Consumerism23-28
- 2.4 Shanghai Nostalgia and Globalization28-30
- 2.5 Shanghai Nostalgia: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30-32
- 2.6 Shanghai Nostalgia and Cultural Identity32-35
- Chapter Ⅲ Research Methodology35-44
- 3.1 Photography: The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35-37
- 3.1.1 Photography as Objective Representation35-36
- 3.1.2 Photography as Subjective Representation36-37
- 3.2 Semiotics: The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to Meaning-Making37-39
- 3.3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39-44
- 3.3.1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39-40
- 3.3.2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40-41
- 3.3.3 The Textual Meta-Function41-44
- Chapter Ⅳ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44-63
- 4.1 Shikumen: Space for Nostalgic Cultural Imaginary44-58
- 4.2 The Bund: Fa ade of Shanghai58-63
- Chapter Ⅴ Conclusions63-67
- 5.1 Conclusions63-65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5-67
- References67-7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Reg Little;;思想隔离——跨文化对话的一个障碍(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Ambassador Abel Posse;;Dialogue and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4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Partha Nath Mukherji;;文化多元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有关族群、民族主义和单一民族国家讨论中的分歧与共识(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左戈番;;早期佛教汉译——论安世高的翻译(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Ekkehard K銉nig;;以变换语言环境为前提的认同与交流:欧盟(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Ban Ki Moon;;Message to the Beijing Forum[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北京论坛(2007)论文选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柏祥;《纽约时报》与《光明日报》英雄报道与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余玲丽;引言与结论的呼应:基于英汉博士论文体裁的元话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江;从在华美国旅居者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其文化适应策略[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段菲;从英文台词看中美文化的交互态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梅;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一R
本文编号:483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48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