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
本文关键词: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摄影是一种图像文化,它的优秀品格不只是为了欣赏艺术,或达到某种单纯的实用目的,它一片多能,适应性强,可以充分发挥图像文化的优势,作为各种内容的宣传品,直接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服务。目前,在国家之间举办的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活动上,摄影图片展览已成为主要内容就足见摄影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
【关键词】: 摄影文化 纪实 情感 风格
【分类号】:J401
【正文快照】: 一、摄影文化的传播现代摄影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已存在172年。摄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摄影文化的传播是一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与当时社会技术条件、人们审美心理都有一定关联,在摄像技术问世之前,人们通常用照片作为素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李红春,陈炎;儒、释、道对晚唐诗歌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5 涂鸿;浪漫的情怀 神秘的边地 率真的生命──沈从文创作对楚巫文化的承袭[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姚亦锋;环境审美规划的历史延续——与俞孔坚教授商榷“景观”等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8 樊锦诗;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9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林继中;文学自觉与诗赋的消长[J];东南学术;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湘琳;;休去倚危阑——辛弃疾“登楼”心态初探[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姚亦锋;;关于“风景”相关概念的理解[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葛景春;;李杜审美差异论[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旭;;设计史论教学与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之思辨[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5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6 赵得功;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汪洁;闽台宫庙壁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国蓉;晚唐咏物诗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饶天柱;建筑的雕塑性表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念约;;关注民生,让纪实摄影充满活力[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2 ;董冰峰对话卢广[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3 王朝辉;;浅谈纪实摄影中的抓拍与摆拍[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4 藏策;;从记录到互文[J];中国摄影家;2011年07期
5 李树峰;;两种观点两种方法的PK——王文澜与贺延光[J];中国摄影家;2011年07期
6 陈海芬;;摄影与艺术和文学的结合——论当代摄影趋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7 叶彬松;;雨中行摄浪漫熏衣草——市委党刊摄影俱乐部桐庐采风纪实[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07期
8 ;艺术家档案 鸟头[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9 玄唐伯爵;玄唐;;五月,玄色漫天——Cosplay大赛纪实[J];男生女生(金版);2006年07期
10 唐东平;;积极的心态与潜藏的力量——从华亭大PK中透析王文澜与贺延光的摄影创作思维[J];中国摄影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硅;;中西摄影文化在交流中变异融合[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德润;;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开幕词[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曦云;纪实与观念:从互涉到相融[N];中国摄影报;2009年
2 宋刚明;纪实摄影:概念的“硬伤”[N];中国摄影报;2009年
3 任悦;五个角度看纪实摄影[N];中国摄影报;2009年
4 任黎华;摄影的纪实性与纪实摄影[N];中国摄影报;2010年
5 宋岗;客观认识纪实摄影的两面性[N];中国摄影报;2010年
6 记者 李倩;专家学者研讨农民摄影文化现象[N];中国摄影报;2011年
7 藏策;纪实摄影:“直击”的诗学[N];中国摄影报;2009年
8 记者 顾咪咪;纪实摄影面临高科技“尴尬”[N];解放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邱家和;曾璜策划新展览梳理中国纪实摄影[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孙慨;纪实摄影:社会改造的参与者[N];中国摄影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望;永恒的“瞬间”[D];河南大学;2012年
2 蔡婷;图像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摄影[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米雪;读图时代摄影文化传播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宇倩倩;坚守与创新[D];河南大学;2012年
5 丁明明;摄影影像创作表现方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6 李艳绒;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摄影艺术社团的历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孙琳琳;论摄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8 陈海宏;中国Lomo现象的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汤铭明;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景观摄影[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琦;从图片摄影中看城市影像的纪实与观念[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48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