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与卢广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7:11
本文关键词:解海龙与卢广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研究
【摘要】:社会纪实摄影用真实的拍摄方式,记录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拍摄者作为社会中的人对现象的记录,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能动形式。纪实影像的影像叙事与其他叙事符号一样,是一种无国界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能够发人深省,让人们深入对现实的认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记录事件的真实,引发媒介的传播,吸引受众的思考,起到人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实现改变现状的终极目标,推动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变革现行体制,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纪实影像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可以记录历史,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包含了作者以爱为本的拍摄之情。影像包含了对渴望读书孩子们的关爱,希望工程通过媒介传播,受到社会的关注。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亮了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为农村孩子实现理想带来了新的希望。解海龙记录了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美好愿望,他的影像作品感动了千千万万颗关爱之心,让贫困农村的孩子们改变了命运。卢广在社会纪实摄影中以一名“自由人”的拍摄角度,洞察“纪实”在社会中的艺术秉性,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独特的视角及其创意和非凡的毅力,使他在全国摄影界和媒体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存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关注环境污染、深入艾滋病村等一系列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纪实题材,带给人们思考,让人回味。 本文通过对解海龙镜头下希望工程的解读和对卢广摄影作品的探析,证实了在现实生活中纪实影像的社会意义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
【关键词】:纪实影像 以爱为本 时代精神 社会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的目的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范围的限定12
- 1.4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纪实摄影的内涵及特征14-22
- 2.1 纪实摄影的发展14-15
- 2.2 纪实摄影的界定15-16
- 2.3 社会纪实摄影的内涵16-17
- 2.4 “纪实”与“真实”的差异17-22
- 2.4.1 纪实与真实17-18
- 2.4.2 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18
- 2.4.3 事件真实与瞬间真实18-22
- 第三章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摄影的题材选择与表现22-40
- 3.1 个人经历与摄影关注22-25
- 3.1.1 解海龙:“小我”到“大我”的转变22-23
- 3.1.2 卢广:猎奇获奖到震撼感悟23-25
- 3.2 纪实摄影的题材选择25-32
- 3.2.1 解海龙:充满人道情怀的纪实选材25-27
- 3.2.2 卢广: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题材27-30
- 3.2.3 纪实摄影题材变化分析30-32
- 3.2.3.1 题材转向分析30-31
- 3.2.3.2 题材表现手法变化分析31-32
- 3.3 情感与意志的张力及其对影像的构建32-36
- 3.3.1 人文情感在解海龙与卢广作品中的体现32-34
- 3.3.2 解海龙:访贫问苦,跋涉万里34-35
- 3.3.3 卢广:阳光下的潜行者35-36
- 3.4 纪实摄影题材的拍摄手法与表现36-40
- 3.4.1 解海龙典型人物的塑造37-38
- 3.4.2 卢广纪实影像的审美心理38-40
- 3.4.2.1 早期沙龙艺术摄影经历对卢广的影响38-39
- 3.4.2.2 布摆导演与影像的真实39-40
- 第四章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取向与传播40-52
- 4.1 纪实摄影的影像叙事功能40-44
- 4.1.1 纪实影像与影像叙事40-41
- 4.1.2 “生活态”与“说故事”41-44
- 4.1.2.1 解海龙镜头下的“生活态”42-43
- 4.1.2.2 卢广用“说故事”的方式道出中国污染43-44
- 4.2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影像的传播与解读44-52
- 4.2.1 媒介对纪实影像传播的影响44
- 4.2.2 传播对纪实影像解读的影响44-45
- 4.2.3 解海龙:纪实影像影响国策的第一人45-46
- 4.2.4 关于卢广的争议46-49
- 4.2.4.1 “急功近利”的道德质问47
- 4.2.4.2 卢广自白——用影像立言47-49
- 4.2.5 解海龙与卢广异曲同工的价值取向49-52
- 第五章 当代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体现52-66
- 5.1 目击社会,推动现实变革52-59
- 5.1.1 希望工程社会效应分析52-57
- 5.1.1.1 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贡献53-55
- 5.1.1.2 对社会氛围有正向激励作用55-56
- 5.1.1.3 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开拓作用并产生示范效应56-57
- 5.1.2 卢广纪实摄影的社会批判价值57-59
- 5.2 社会纪实摄影的定位59-60
- 5.2.1 社会纪实摄影的时代定位59
- 5.2.2 社会纪实摄影的审美定位59-60
- 5.3 社会纪实摄影中“人”的内涵60-61
- 5.4 投身社会,摄影艺术家的社会角色61-63
- 5.5 时代呼唤纪实摄影的勃兴63-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琨;;个性化传播兴起的心理动因[J];新闻界;2010年03期
2 程青;用心传达心的感受[J];w挛胖芸,
本文编号:625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62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