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图形与图像-LOMO摄影与现代设计的共性和个性

发布时间:2017-08-10 10:31

  本文关键词:图形与图像-LOMO摄影与现代设计的共性和个性


  更多相关文章: 偶然性 符号性 平面化 图形化 后现代


【摘要】: LOMO相机原是由前苏联研发的小型、可随身携带的低科技相机。LOMO由于其特殊的生产背景而成就其独特的影像气质和摄影风格:对红、蓝、黄三原色的感光特别敏锐、反差强烈、色泽鲜艳、对焦模糊、图像变形、暗角明显。近年,寻求自然的即兴美学,,追求模糊与随机性的LOMO的摄影迅速流行起来。LOMO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新摄影美学、亚文化艺术潮流和文化符号。 LOMO摄影的反叛与颠覆成为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不完美艺术化的后现代美学意识、摄影的平民化和影像草根精神的代表。 LOMO摄影中,影像的极度夸张和色彩的异常鲜艳,使摄影的图像出现强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化特质。LOMO摄影是将视觉平面化、图形化的艺术创作。 在LOMO特殊的生产背景而成就的独特的影像气质和摄影风格下,LOMO照片中的图形元素呈现出平面构成意义的视觉趣味和视觉关系,是具有抽象意味和倾向的具有现代艺术特点的视觉形式。LOMO摄影中点、线、面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其形态的重叠和组合;视觉的集中和扩散关系;单元形态的繁殖和构成关系;通过不可预知、不可复制的偶然性而产生的视觉异化趣味;视觉的质感;视觉元素的对称和平衡,形成强烈的视觉紧张感和视觉冲击力。而独特的LOMOWALL的展示方式,单幅照片作为基本图形而产生自由组合、线状组合、面状发展、环状结构、放射状结构、镜面反射结构等组合构成,使LOMO摄影的作品展示产生出韵律感和音乐性,形成方向性、集中、扩散、旋转的丰富的动势。形成独特的视觉趣味,为影像的再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LOMO摄影成为流行的视觉文化形式和符号,是现代视觉文化的产物。LOMO摄影的高度的符号化和形式化、对个性化视觉文化的宣扬,符合现代视觉文化特点而得以成为流行的视觉文化形式和符号的原因。 LOMO摄影是视觉跨领域的创作方式,其综合了摄影、艺术创造和设计的多个方面和环节,无疑具有以游戏性语汇进行视觉的尝试性探索的后现代特征。LOMO摄影的符号性意义、对影像的解构、颠覆、图形化的再创作和展示方式,无疑对平面设计的图形的图像和观念具有启迪作用和研究价值。通过对LOMO摄影的符号性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图形和图像概念的丰富和发展能够对平面设计语汇形成新的价值点。
【关键词】:偶然性 符号性 平面化 图形化 后现代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40;J5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综述7-8
  • 一、LOMO摄影的概念8-13
  • (一) LOMO摄影的概念和发展8-10
  • (二) LOMO摄影的美学和文化意义10-13
  • 1. 人类视觉经验的三次变革——镜子、照相机和影像的数字化10
  • 2. LOMO摄影的美学和文化意义10-13
  • 二、LOMO摄影的图形与图像意义13-20
  • (一) LOMO摄影中的点、线、面——LOMO摄影的单元造型要素13-15
  • 1. LOMO摄影中的点13
  • 2. LOMO摄影中的线13-14
  • 3. LOMO摄影中面的多样化14-15
  • (二) LOMO摄影中图形要素的构成和组合方式15-17
  • 1. 形态组合的视觉乐趣15
  • 2. 视觉的集中与扩散15
  • 3. 独立画面中单元形的繁殖构成15-16
  • 4. 视觉的平衡、对比和统一16
  • 5. 形态的可能性——不可预知的视觉惊喜16-17
  • 6. 质感17
  • (三) LOMO摄影中图像的组合——LOMOWALL17-20
  • 1. 图形化的视觉美感——图像的繁殖构成18
  • 2. 图像的韵律感18-20
  • 三、LOMO摄影与当代视觉艺术和平面设计20-23
  • (一) 当代视觉艺术的特征20-21
  • 1. 抽象化20
  • 2.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20-21
  • 3. 个性化21
  • (二) 当代平面设计的新倾向—设计的后现代性21-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26-27
  • 致谢27-28
  • 附图28-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可;周琳;;立体空间形态的平面语境——立体空间形态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关强;;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3 王春燕;;冈特·兰堡作品美学探析[J];今传媒;2011年10期

4 王怡;郑炯;;基于非线性图形的非物质设计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牛玉慧;刘方林;;平面设计的空间性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6 许世虎;赖家令;夏青;;融合于自然的产品造型艺术[J];包装工程;2008年01期

7 陈振旺;;现代标志设计的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8年03期

8 孙兰芳;王林;臧蕊;于志彬;;信息时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03期

9 张锐;李兰;;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表达[J];包装工程;2009年04期

10 侯建华;马洁;张玲;陈蒙;;版面设计的流动空间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智勇;黄曾光;;空间概念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4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5 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何崴;照明公共艺术化趋势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黄增军;材料的符号学思维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10 聂道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小倩;二战后美国招贴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邹莹;后现代“破”装饰手法在服装上的运用分析及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乔姝函;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朱毅;论木雕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及装饰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文静;论绘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所传达的视觉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顺超;建筑设计中材料的知觉表现及运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俊元;视知觉理论下的精神专科医院VI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0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650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