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普利策摄影图片中身份视觉建构的视觉语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13:12

  本文关键词:普利策摄影图片中身份视觉建构的视觉语法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图像 照片 身份 建构 视觉语法


【摘要】:本文从视觉语法角度出发,对2010年度普利策获奖照片《Ian Fisher的军旅生活》中身份的视觉建构进行了研究。文章试图揭示图像中的身份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并探讨隐藏在其背后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交流方式逐渐由语言向图像转化,话语分析的范围也从语言扩展至社会符号,如照片、视频、漫画等。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图像如同其它符号资源,在意义构建与再现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分类与角色的概念,身份可作为一种方式,使个体自身与他人认识到他们是什么人,以及个体与他人、社会间是什么关系。同时,身份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某些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们正在进行的相互交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的。这一过程同样可以由图像来建构并展现出来。 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展示了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民众观念转变的最新趋势。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 (1996)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2010年度普利策获奖照片《Ian Fisher的军旅生活》中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揭示出主人公Ian Fisher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由一个男孩儿成长为一个男人的,也揭示出一个崭新的美国士兵的良好形象是如何形成的。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身份建构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生活当中的图像信息。
【关键词】:图像 照片 身份 建构 视觉语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41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Contents7-9
  • List of Figures9-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6
  • 1.1 Introduction10
  • 1.2 Rationale of the Present Study10-11
  • 1.3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11-12
  • 1.4 Terminological Issue12-13
  • 1.5 Notes on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13-15
  • 1.6 Layout of the Present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4
  • 2.1 Introduction16
  • 2.2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16-21
  • 2.2.1 Ethnographic Approach17-18
  • 2.2.2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18-19
  • 2.2.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19-20
  • 2.2.4 Comments on the Three Approaches20-21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Pulitzer Photographs21-22
  • 2.4 Persp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22
  • 2.5 Summary22-24
  • Chapter Three Analytical Framework24-34
  • 3.1 Introduction24
  • 3.2 Kress and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24-32
  • 3.2.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25-27
  • 3.2.2 Interactive Meaning27-30
  • 3.2.3 Compositional Meaning30-32
  • 3.3 Summary32-34
  • Chapter Four Categorization of Visual Identities34-41
  • 4.1 Introduction34
  • 4.2 Features of Visual Identities34-36
  • 4.3 Types of Visual Identities in Pulitzer Photographs36-39
  • 4.4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Identities39-40
  • 4.5 Summary40-41
  •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Pulitzer Photographs41-85
  • 5.1 Introduction41
  • 5.2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41-51
  • 5.2.1 Sample Analysis of Narrative Processes42-48
  • 5.2.2 Sample Analysis of Conceptual Processes48-51
  • 5.2.3 A Brief Summary.51
  • 5.3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Meaning51-73
  • 5.3.1 Sample Analysis of Contact51-55
  • 5.3.2 Sample Analysis of Social Distance55-59
  • 5.3.3 Sample Analysis of Perspective59-67
  • 5.3.4 Sample Analysis of Modality67-72
  • 5.3.5 A Brief Summary.72-73
  • 5.4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al Meaning73-84
  • 5.4.1 Sampl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Value73-78
  • 5.4.2 Sample Analysis of Salience78-80
  • 5.4.3 Sample Analysis of Framing80-83
  • 5.4.4 A Brief Summary.83-84
  • 5.5 Summary84-85
  • Chapter Six Functions of Visual Identities85-93
  • 6.1 Introduction85
  • 6.2 Functions of Visual Identities85-91
  • 6.2.1 Setting up an Approachable Image of Soldier86-87
  • 6.2.2 Enhancing an Honorable Image of Soldier.87-89
  • 6.2.3 Shaping a New Image of the American Soldier89-90
  • 6.2.4 Shaping a Good Image of Specific Regions90-91
  • 6.3 Summary91-93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93-97
  • 7.1 Introduction93
  • 7.2 Major Findings93-95
  • 7.3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95-97
  • References97-102
  • APPENDIX102-118
  • Acknowledgements118-119
  • 附件11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for methods of pursuing product identity strategy[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2 Wendelin Schmidt-Dengler;;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small country-Austrian literature,European identit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isation[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Philip N.Benfey;;Development Rooted in Interwoven Networks[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狄颖跃;;MS SQL Server 2000中流水号问题的解决方案[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Thomas Heberer;;作为族群认同载体的民族企业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Lidia Delgado Almeida;;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Conservation Multiculturalism[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at novel gene RSEP-1 encoding a conserved putative protein with a leucine zipper coiled-coil domain[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A protein reacted with anti-human IgM is hemocyanin in shrimp Penaeus vannamei[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Survey of career ident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young hospital pharmacists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明;Sybase中numeric数据类型的使用[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易水;新词集锦(411)[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王致斌;争夺品牌“注意力”[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易水;新词集锦[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易水;IT新词集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福建 蒋济舟;巧用排序规则计算汉字笔画[N];电脑报;2004年

7 方家平;CI误区:三重三轻[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吴小勇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身份凸显性:自我的“操盘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易水;新词集锦[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马克·B·索尔特;质疑亨廷顿[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春;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刘敏霞;美国哥特小说对民族身份的想象:1776-1861[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于国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4 李渝风;他者的形象:质疑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1980—1999)[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5 伍庆;消费社会中的认同[D];中山大学;2007年

6 张艺;女性杂志中女性身份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黄婉;凝聚族群的“飞地”音乐生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陈俊龙;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奕;普利策摄影图片中身份视觉建构的视觉语法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段燕琴;关于上海外地媳妇文化身份构建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姜月荣;[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彭薇;主人公身份的回归[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玉双;论《美国在心中》中菲裔移民的个人身份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秀荣;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掘墓人的女儿》中的文化身份解读[D];新疆大学;2011年

7 闫静;[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敏;书写自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李亚伟;[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杨思;[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95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