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品”理论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古代“书品”理论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
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
尼罗河省(苏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
美国个人所得税制优化研究
在华FDI空间分布研究
手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分离与测
半刚性链水溶性温敏型聚合物的设计
金属离子配位调控高分子亚组分自组
醇或环己酮的氧化及转化反应和亚磺
D-A型环金属铂/铱配合物近红外
钴基热电氧化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
脂肪酶催化合成(S)-吲哚洛芬及
铁性薄膜材料的制备及磁电性能表征
退火温度和掺杂对钛酸铋盐类铁电薄
线性矩阵微分方程解的特征值和与积
交界面运动的半拉格朗日水平集方法
三维近不可压弹性问题的数值方法及
层状压电结构热—力—电耦合问题的
基于VUVLED匹配硼酸盐红色荧
过渡金属掺杂Al(111)结构表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古代“书品”理论结构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7页
一、 选题意义第11-13页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7页
第一章 “书品”理论的形成、特点及思想基础第17-55页
第一节 “书品”理论的形成第17-27页
一、 “书品”理论的发展第17-21页
二、 “书品”理论的学术研究第21-27页
第二节 品与评的特点第27-40页
一、 品:考定高下第27-34页
二、 评:讨论得失第34-40页
第三节 “书品”理论的类型与方式第40-46页
一、 “书品”理论的类型:“品第法”、“品性法”、“品格法”第40-42页
二、 “书品”理论的“立品”方式第42-46页
第四节 “书品”理论的思想基础第46-55页
一、 “书品”理论与《易》学思想第46-48页
二、 “书品”理论与儒家思想第48-50页
三、 “书品”理论与道家思想第50-55页
第二章 书之达情期合乎道:“书品”理论的本体结构第55-73页
第一节 美教:伦理需求第55-61页
一、 从文字观到书法观第56-58页
二、 书法的道德要求第58-61页
第二节 文情:艺术精神第61-67页
一、 从文质到文情第62-65页
二、 书法的艺术内涵第65-67页
第三节 书道:生命境界第67-73页
第三章 性各异禀贵乎会通:“书品”理论的辞干结构第73-101页
第一节 神、气、骨、德:书法的精神属性第73-89页
一、 神第73-78页
二、 气第78-83页
三、 骨第83-86页
四、 德第86-89页
第二节 天然、工夫:书法的艺术修养第89-101页
一、 天然第89-94页
二、 工夫第94-101页
第四章 应物斯感情之比兴:“书品”理论的生成结构第101-139页
第一节 兴感:书法艺术产生的原动力第101-111页
一、 两种观念对于“兴”的影响第102-105页
二、 “兴”在“书品”理论中的艺术特点第105-111页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构思第111-127页
一、 书法的艺术想象第112-119页
二、 书法的艺术灵感第119-126页
三、 构思的两种类型第126-127页
第三节 书法艺术生成的心理状态第127-139页
一、 穷神静思第128-134页
二、 从意适便第134-139页
第五章 别构一体囊括万殊:“书品”理论的风格结构第139-191页
第一节 风格的形成第139-146页
一、 齐梁时期风格理论的出现第139-140页
二、 唐代对风格的“界定”第140-141页
三、 宋代对风格的“阐释”第141-143页
四、 元明清时期风格理论的“衍化”第143-144页
五、 风格的现代启示第144-146页
第二节 风格的表现之一:艺术品格第146-166页
一、 阳刚之美第147-159页
二、 阴柔之美第159-166页
第三节 风格的表现之二:理想追求第166-171页
一、 “中和”之美第167-168页
二、 “自然”之美第168-169页
三、 “神韵”之美第169-171页
第四节 风格的表现之三:历史烙印第171-179页
一、 时代风尚第172-175页
二、 流派风尚第175-179页
第五节 风格的作用第179-189页
一、 揭示人与书的关系第179-182页
二、 揭示作品的技术与美感第182-185页
三、 揭示书法的传承与变迁第185-189页
常见“书品”理论中有关风格的词语表第189-191页
第六章 望影揣情深意见志:“书品”理论的鉴评结构第191-237页
第一节 鉴评的目的第191-200页
一、 《书品》与古代书法秩序的开启第192-194页
二、 《国朝书品》与清代书法新格局的建立第194-200页
第二节 鉴评的性质第200-206页
一、 定其差等、追溯渊源第200-203页
二、 深意见志第203-206页
第三节 鉴评的过程第206-217页
一、 从辨情到析理第206-211页
二、 从字形到神彩第211-213页
三、 从字内功到字外功第213-217页
第四节 鉴评的标准第217-227页
一、 伦理标准第218-221页
二、 艺术标准第221-225页
三、 学术标准第225-227页
第五节 鉴评者的态度和修养第227-237页
一、 鉴评者的态度第228-232页
二、 鉴评者的修养第232-237页
余论第237-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247-249页
后记第249页
论文编号BS2211055,这篇论文共249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87.1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24.5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古代“书品”理论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3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