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哪几大表现形式_《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年
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梁文斌
【摘要】:狂草艺术拓展了草书的表现领域,具有独特的审美体系和美学价值。狂草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与“狂”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狂草艺术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它经历了萌芽、成熟与发展的过程。本文第一章从狂草艺术的表现形式角度,通过对狂草艺术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探究,并结合大量经典作品的图像分析,总结了狂草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划分出狂草艺术的四个时期:狂草艺术的滥觞期(汉魏两晋);狂草艺术的成熟期(唐代);狂草艺术的发展期(宋元);狂草艺术的蜕变期(明清)。每一时期均有代表人物和传世的经典作品。通过研究发现,他们彼此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狂草艺术的发展规律。 形式美的感知是欣赏书法艺术美的前提,也是书法创作的最终归宿。本文第二章开始从表现形式的元素表现、具体运用以及审美三个层面,具体论述狂草艺术的表现形式。 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的元素分笔墨与空白两大类。狂草笔墨中,“点”的表现功能得到了强化,不但形状、方向多变,而且它还是其它笔画简略后的符号,更是狂草节奏、气势等表现的重要语言。线条是狂草艺术表现的灵魂,狂草线条多出自使转运笔,多呈现出曲线形态,也是书家表现情性、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与其它书体不同的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因笔势连贯而产生的牵丝成了狂草线条表现的重要内容,狂草线条的价值进一步凸显。狂草空白虽以笔墨为参照而形成,以笔墨存在为前提,但它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突出,是古人“计白当黑”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狂草空白又可分为线条飞白、结体内空白、行间空白、段落空白以及四边空白等。狂草艺术的造型是其形式元素的具体运用,由笔墨造型和空白造型组成。笔墨造型分为点画造型、结体造型、组的造型、行的造型和区域造型。其中,组的造型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和丰富性。从由小到大的形式层次分析,空白造型可分为线条飞白和结体内空白造型、组间和行间空白造型以及四边空白造型等。狂草艺术的“势”是其表现形式审美的集中体现,可分为笔势、体势和气势三种类型。狂草之势与“法”、“力”、“形”等关系密切。 狂草艺术的表现形式既有其独特性,又有书法艺术的普遍性。通过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而得出的相关理论与总结,对当今书法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礪志;;“势”文体考论[J];古典文献研究;2010年00期
2 雷丽;李彦平;;狂草形式的艺术表现力[J];才智;2009年31期
3 李永忠;;狂草的“狂”[J];文史知识;2008年03期
4 李绍君;;谈狂草的艺术特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朱以撒;草书运动形式论[J];文艺研究;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毛远明;;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盛璋;;云梦秦墓两封家信中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J];文物;1980年08期
2 李永忠;;章草的“章”[J];文史知识;2008年02期
3 李永忠;;狂草的“狂”[J];文史知识;2008年03期
4 吴承学;李晓红;;任昉《文章缘起》考论[J];文学遗产;2007年04期
5 蔡清德;经典的陌生化:关于书法承传的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茂阳,刘宗超;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谈书法专业教学体系之完善[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周俊杰;河南书法二十年(1980—2000)[J];中州今古;2001年01期
3 冯书真;胡湛;;书法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划分刍议——兼谈黑格尔《美学》对书法学建设的借鉴意义[J];书法之友;2001年02期
4 梁德淳;;书法艺术须以幸福为本[J];粤海风;2002年02期
5 傅爱国;;书法史学研究贵在求真求新[J];书法之友;2002年01期
6 吴慧平;;书法景观的阐释[J];书法之友;2002年06期
7 郑国贤;论民间书法的文化品格[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8 胡志平;谈学院派书法的三个问题[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9 丁政;关于书法学科建设的初步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1期
10 刘虎成;;内外兼修学书法[J];书法世界;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宗然;;初学书法谈[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3 林启贤;;北宋书坛领袖群伦的大家——蔡襄[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讱;[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沈鹏;[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弘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秦永龙;[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刘建民;[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6 王渊清;[N];美术报;2008年
7 张海 全国政协常委;[N];光明日报;2010年
8 王岳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王向峰;[N];沈阳日报;2010年
10 潘学聪;[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章剑华;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岳红记;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牛子;书法正体文字形态之沿革[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勇第;两汉书法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丽;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重构[D];江南大学;2009年
3 高玉鹏;书法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孙晓燕;高等院校书法装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5 方玲波;现当代东亚三国书法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永;苏轼书法艺术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明秀;关于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书法教学改革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7年
8 钱定志;书法传统与创新之可能性浅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谢安辉;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丽颖;科举制度对书法艺术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