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颜氏家训全文_《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5 18:43

  本文关键词:从《颜氏家训》看六朝书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03年

从《颜氏家训》看六朝书法

邹方程  

【摘要】: 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高峰。颜之推是六朝书法与文化的历史见证人之一,其所著《颜氏家训》多角度、多层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书法与文化,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全面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我们能深入、系统、准确地认识六朝书法,是研究六朝书法与文化的一部宝贵文献。 根据《颜氏家训》的提示,联系历史人事阶层背景,六朝书者分为三个阶层:士族、寒人与工巧。其中士族书者又有高门士人与次门寒士之别。不同阶层的书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各方面生活背景的不同,其各自对书法的认识、书法实践、书法教育以及历史地位与影响都不相同,,而这一切,《颜氏家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在门阀级制度下,士族内部政治等级、经济水平、文化玄学与儒学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在书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士人“精于艺”与寒士“游于艺”的差异,审美上士人追求意象美,而寒士讲究尽善尽美,从而也导致了二者在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也有差别。士族热衷于书法,主要原因是家学中的书法教育和时代博涉风气。而薄葬中的禁碑对士族书法影响不大。 六朝后期,南北处于被统治阶层的寒人地主与商人,由于经济上的崛起而在政治上也迅速崛起,而书法是寒人崛起的进身手段之一。在士族为官、寒人为吏的制度下,寒人书者的书法实践主要是在官府、王室、士大夫身边书写官曹文书、抄写图书典籍与个人著述,其书法观念偏重于实用,书迹也多谨严拘束。寒人无家学,其书法学习主要是在郡、县、乡里之学中,官府会定期在这些学校里挑选书法人才。寒人于宋、齐间假冒士族蔚然成风,从而带动了书画作伪风气。由于士庶天隔,寒人书法一直遭受岐视,在历史上地位不高,影响甚微。 工巧在六朝属于官府依附民,是农奴式的手工业劳动者,他们全家属于官府作场,世袭为官府奴役。工巧书者的来源有三:世袭的书工刻工、刑徒与俘虏中的特工书者。刑徒与俘虏配为书工刻工者,其书法为带来的,原为士族者传于家学,原为寒人者学于学校。世袭书工刻工的书法学习为父子、兄弟、师徒相授,作场中有时专置师傅教习书法。工巧的书法实践是在集体协作劳动、军事化管理 ’的官府作场中进行的,故其书法实践实质上是一种手工生产劳动。其书法作品是 协作式的、官私共享的集体劳动产品,石刻书法水平与风格取决于工程量、书刻 者身份、出资者身份与出资量等因素。由于工巧书者低贱的社会地位及在社会上 普遍受歧视,所以工巧书法在历史上长期遭受冷落,而清中叶碑学兴起以来,其 方得以大放异彩,但这还是建立在清人误以为石刻为北朝名家书法的基础上的。 当然,正是这种误解,才得以使工巧书法的艺术价值获得认可。 六朝社会战争、动荡与离乱,使各阶层书者得以有较多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 使各阶层书法得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六朝书法时代风 格的形成。 基于对六朝书法文化从宏观到微观的探讨,本文对六朝的一些理论问题有了 新的认识。南北书法当时就有差异,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南北书法差异最终表 现为:士族、寒人书法南胜北,工巧书法北胜南。“兰亭论辩”解决了一些问 题,留下的却是更多的疑问,王差之的代书人——门生或左右一类的寒人,也应 该是《兰亭序》真伪考查的因素之一,可能性太多,文献又太有限,所以此悬案 将长期难以破解。经生可能是寺院中的僧抵户及佛图户,属于依附民阶层。经生 的来源有三:世袭写经户、官府所赐工书者、自愿依附的寒人工书者。经生内部 书法既统一而又有区别,经生书法与世俗向佛者的写经书法也既统一而又有区 别,从而造就了写经书法既独特而又丰富的艺术特点。颜氏家族书法是以家族书 法家学为根本,博采王、谢、范等士族书法以及寒人、工巧书法之众长的寒士书 法,颜真卿是颜氏家族书法的集大成者,王氏、颜氏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 丰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J292
【目录】:

  • 一、 绪论9-14
  • (一) 课题的提出9-12
  • (二) 研究史与探讨问题的方法12-14
  • 二、 六朝书者社会结构14-19
  • (一) 六朝社会结构概述14-15
  • (二) 从《颜氏家训》看六朝书者结构15-19
  • 三、 六朝社会与各阶层书法19-77
  • (一) 士族书法19-47
  • 1. 门阀等级下的两类书者19-23
  • 2. 玄儒相持下的两种书法认识23-37
  • 3. 家学与书法教育37-40
  • 4. 薄葬与墨迹风流40-45
  • 5. 博涉为贵与书法之盛45-46
  • 6. 小结46-47
  • (二) 寒人书法47-62
  • 1. 寒人崛起与书法47-51
  • 2. 吏人制度与书法实践51-55
  • 3. 无家学下的书法学习55-58
  • 4. 假冒之风与作伪58-61
  • 5. 小结61-62
  • (三) 工巧书法62-74
  • 1. 工巧的社会生活62-64
  • 2. 工巧的来源与书法学习64-67
  • 3. 工巧的管理与工巧的书法实践67-73
  • 4. 小结73-74
  • (四) 各阶层书法的相互影响74-77
  • 四、 相关诸问题探讨77-86
  • (一) 南北书法差异77-78
  • (二) “兰亭论辩”的几点看法78-82
  • (三) 经生身份的判定82-83
  • (四) 颜氏家族书法83-86
  • 五、 结论86-88
  • 主要参考文献88-9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茹;《颜氏家训》语文学习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兰珍莉;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广瑞;三国两晋真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磊明;唐代碑刻行草书构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童超;南朝君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海默;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4 丁树芳;两晋南朝南蛮校尉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顺禹;刘宋宗王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仁杰;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D];武汉大学;2004年

    8 贾小军;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丽敏;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董敏;唐代寒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忠盛;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文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世利;颜之推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永胜;《颜氏家训》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红梅;颜之推文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卢万成;《颜氏家训》家庭思想教育研究及对当代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海帆;《颜氏家训》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韩敬梓;《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程时用;《颜氏家训》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高雅梅;魏晋南北朝书体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莹;《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及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超;《颜氏家训》文体写作观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黎鹏;;由《颜氏家训》谈颜之推的和谐观[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光明;;《颜氏家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与过渡性质[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周云钊;周云剑;;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文化人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韩慧鸽;;《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5 吕厚量;;《颜氏家训·勉学篇》导读[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12期

    6 周日健;《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王东生;;《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王亚晶;;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忠孝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3期

    9 闫晶淼;李莉莉;;《颜氏家训》中的联合复句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郭娇;查中林;;《颜氏家训》语气词“乎”用法探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国旗;;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论《颜氏家训》的勉学重教思想[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绂;;《颜氏家训》量词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琳;;北朝士族的兴衰[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编者话[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5 刘淑芬;;刍议亲职教育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陆帅;;试谈唐长孺先生对六朝经济史研究的贡献[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荣 实习生 李薇;[N];西安日报;2009年

    2 记者 丁铭;[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本报记者 魏爽;[N];青海日报;2010年

    4 黄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伟 温婕 通讯员 魏国英 贾奉忱;[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本报经济新闻采访部;[N];焦作日报;2009年

    7 赵章忠(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8 咏梅;[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记者 陈里雅;[N];温州日报;2010年

    10 本版编辑 李林 徐桂云 胡浙洪 豫研;[N];中国老年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左华明;整合与破裂[D];武汉大学;2010年

    4 闫续瑞;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方程;从《颜氏家训》看六朝书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天旻;《颜氏家训》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温超;《颜氏家训》文体写作观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余颖;《颜氏家训》“书证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莹;《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及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永胜;《颜氏家训》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单金枝;《颜氏家训》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慧娟;刘宋王朝寒人的兴起[D];山西大学;2010年

    9 李洁琼;《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强大;《颜氏家训》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颜氏家训》看六朝书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1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