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
本文关键词:“淡”—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渤海大学》 2013年
“淡”—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
陈靖
【摘要】:董其昌是明代书画艺术大家,其书法不仅在风格上淡美清逸,在艺术意境上更是堪称空灵恬淡。董其昌非常重视临习古帖,笔耕不辍海纳百家。目前,学术界研究其书法艺术的成果颇多,可谓汗牛充栋,但从“淡”美角度研究者却廖若辰星。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以客观资料为依据,对董其昌书法“淡”美的风格特色进行深化的研究。第一部分:从董其昌书法的笔法、结字、用墨、布白以及同绘画诗文的一致性与相通性等几方面来展现董其昌书法“淡”美的艺术特色的理念。丰富的学养,多方面的才艺,为董其昌的书法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使其下笔如有神,在书坛上影响深远。第二部分:从释“淡”和董其昌书法“淡”美的审美追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董其昌对“淡”美的追求与成就。他的艺术成就并非一日而语,一蹴而就的,他经历了刻意临摹的“形似”期、对于古人真迹理解入木三分的“渐悟”期、以及“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的“蜕变”期,最终形成了他书法“淡”美的艺术风格。第三部分:从董其昌书法“淡”美的艺术创作追求入手,探求董其昌艺术创作的精神层面。董其昌是一位集其大成的古代书画家。“淡”的涵养源于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的态度以及热爱收藏崇尚淡泊的心性。让他“不好书名”“稍有淡意”,上升到了“淡”美脱俗的境界。第四部分:总结董其昌书法“淡”美的意义及其影响。董其昌书法对明代以后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风格几乎统治着他在世以及去世后三百年间的书坛,尤其是清代皇帝,对他青睐有加,掀起群臣效仿之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躏非;;董其昌艺术理论中的儒家思想[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2 陈良运;;说“淡”美[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祁志祥;以“淡”为美——道家论平淡美胜过浓丽美[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冉现东;;浅析董其昌的书法美学观[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孟宪伟;;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中);2011年01期
6 董菱;;董其昌书法美学与艺术风格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张宗福,谭蕾;中国文化的起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10 韩昌洋;试论徐渭的生活经历对其文艺创作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蔡栋;;楚调自歌 风神超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谢政发;;论董其昌之书画艺术[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孙金燕;;“如何 再短一点”——评洛夫的诗《昙花》兼谈小诗[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10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曌嫘;整与和之古汉字字体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小娇;罗振玉与古器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良运;诗话学论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国;虚实关系的美学思辨[J];唐都学刊;2001年01期
2 赵宗泽;;从美育比附说看美育[J];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马晓燕;赵继伦;;论宗教境界的人生价值[J];宗教学研究;2008年02期
4 沈阳;;浅析道家审美思想对文人画的渗透[J];作家;2008年16期
5 杨勇;;从陶瓷山水中读“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J];景德镇陶瓷;2010年04期
6 李智伟;张钰惠;;中国传统山水美学之优存价值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朱志荣;中国古典美学的和谐[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1期
8 王景霓;杜甫山水诗的审美境界[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乔力;;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2期
10 左健;文学鉴赏审美虚静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经太;;躬行君子与忘言名道——全球语境下中华文明的典型塑造[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李德纯;;水上勉论[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3 赵海彦;;“为政治”与“逃逸政治”:“公众化写作”与“个体化写作”——“十七年文学”两种创作现象解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4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袁济喜;;论中国美学与学术智慧[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学海;;张宗祥论书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国书法的审美评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赵歌东;;寻根文学在哪里迷失?——从知青心态看寻根文学的发生及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强;[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温舒;[N];惠州日报;2011年
3 刘起林;[N];文艺报;2003年
4 杨光远;[N];人民日报;2001年
5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起林;[N];人民日报;2010年
6 刘永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史忠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秦耕耘;[N];安徽经济报;2005年
9 徐志远;[N];安徽日报;2004年
10 钱晓鸣;[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周成平;20世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玉玲;论西部诗歌的几种走向[D];兰州大学;2006年
4 易瑛;巫风浸润下的诗意想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慧;先秦生态文化及其建筑思想探析[D];天津大学;2010年
6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若;神秘文化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靖;“淡”—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D];渤海大学;2013年
2 龙永红;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及其现代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4 钱海燕;以美储善——论当代视野下的美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韦玉玲;克尔凯郭尔生存诸境界的审美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奕希;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斐;冯友兰“天地境界”新解[D];兰州大学;2006年
8 冯雯妍;让德育成为美的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南萍;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洋;论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淡”—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