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民国女子书法风格遒美化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18:16

  本文关键词:民国女子书法风格遒美化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4年

民国女子书法风格遒美化成因研究

袁帅  

【摘要】: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依次描述了民国时期的书法大环境、女性主义意识发展状况、女子书家群体的社会性艺术活动和书法创作风格以及民国女子书法中遒美一派的具体作品风格,以期带着书法史和性别意识的双重眼光为女子书法在发展至民国时期遒美化的成因梳理出清晰简明的脉络。民国时期的女子书法风格一转古代女书家的柔秀而以遒美作为代表性特征,名媛辈出,佳作不断。这与民国时期的“后碑学”书法大环境和当时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不无关系。在中国封建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中,“士”阶层是书法的监护人。书法,正是文人贤士们超乎凡夫俗子的文化才情滋养而出的奢侈品,是这个阶层区别于他者的符号。随着近代毛笔与文言文的双重废黜和传统文人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型,书法从古代稳居文化中心地位的人文教养蜕变成具有艺术学科性质的业余爱好。学科性的优势在于让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能够得以成体系地进行清晰化教学活动,从而能够为女子书家群体的出现预备好教学环境。西学东渐所带来的也不仅仅是焦点透视性的理化治学方法,更有两性平等的女学思想。于是,在如此般开放的环境中,这批优秀的女子书法家才得以涌现于民国的书坛。她们的出现,无论从书家的活动性还是作品的数量、质量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形成了民国书坛的一道秀丽景致。风格上讲,中国近代的女性主义运动具有着强烈的男性化倾向的局限性。这使得男子气质一度成为民国新女性的审美标准。以雄强遒美为质的民国女子书法审美取向是受其与彼时金石为趣的书法风潮共同影响的结果。以萧娴、游寿为代表,拥“大书家”而非“女书家”的称谓成功进入男子建构的书法场域者,其艺术作品中的性别特质是隐退的。这是文化男权主义深刻而隐性的存在。笔者试图通过对民国女子书法审美取向的研究论证:书法,不仅是阶级之间的非暴力形式的权力表述,也是性别之间的象征符号暴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捷;书法客观批评模式的构建——源于当前一些书法批评的批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田飞;;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许庆红;;爱欲与自我:《另类戒指》中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柳晓萌;田兆耀;;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杨大亮;白玮玮;;走出记忆、寻找自我——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许辉;;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冀鸿彬;谈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歌雅;;性别排挤与平等追求的博弈——以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与男性家庭责任意识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9 张利南;;《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10 李骁天;毛振明;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对学校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彦;;女性写作:从身体到经验——兼论当代女作家的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磊;王晶;;性别社会学课程实践研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辉;;基于妇女解放先决条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来;李雅婷;;基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规划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阳;;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7 马汇;;看上去很美——拉祜族两性合一性别平等模式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素玲;;被建构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表述及其社会文化意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谢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饰的变化研究[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旭锋;太极拳练习导致膝关节痛的流行病学调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马常斌;阳光体育背景下南宁市高校娱乐篮球运动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胡冠佩;广西民俗体育的养生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薛莉;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光;赤峰市城区初中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春雨;内蒙古赤峰市城区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宇峰;职教名校创建的公关策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胜芝;城市高龄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费立;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云飞;;书法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J];中国书画;2004年03期

2 孟德乡;试论书法风格形成的要素[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3 冯继红;;中国各代书法风格所内蕴的文化精神[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4 陈宇;晚明个性化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及审美特质[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5 陶梅岑;《西山记》在黄庭坚书法风格形成中的重要意义[J];文史杂志;2000年02期

6 陈宇;邹成;;潮与晚明书法风格试论明中叶文艺思[J];书法世界;2003年01期

7 朱竞生;略论朱熹的书法风格及其书法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2期

8 刘俊;书法风格及其形成的诸因素[J];美术大观;2004年03期

9 刘守尧;激扬文字 独领风骚——毛泽东的书法风格浅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吴文勇;曾玲;;“化丑为美”的书法风格探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绍明;;辽钱书法风格探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云飞;[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吴奎;[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著名书画评论家,国家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人 高秀林;[N];经济视点报;2012年

4 袁淑;[N];山西政协报;2012年

5 楼纪洋;[N];美术报;2014年

6 小鱼儿;[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宋康年;[N];中国商报;2002年

8 海国林;[N];中国商报;2007年

9 鲍贤伦;[N];美术报;2006年

10 俞丰;[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颖;清代书法风格嬗变中的“追认”与“赋予”[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丹;甘肃汉简书法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亓凯;杨维桢书法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星星;林逋书法风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温智宁;应用于书法风格模拟的手写汉字美化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袁帅;民国女子书法风格遒美化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尉珊珊;颜真卿与盛中唐书法风格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熊雪梅;傅山书风转变之美学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徐可然;兖州金口坝佛教碑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秦炳娟;徐渭书法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女子书法风格遒美化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25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