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至清初的篆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1:12
本文关键词:晚明至清初的篆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篆书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晚明至清初之间的篆书发展对清代中期以后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一时期的篆书。篆书在先秦时期称为大篆也叫籀文,它由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组成,直到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后,大篆发展成小篆,并成为当时的官方文字。在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隶书、楷书、行草书的出现,篆书的发展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并且被人忽略。一直到唐代李阳冰的“玉箸篆”出现,篆书又被很多书法家所重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五代十国、宋代、元代、明晚期之前,虽有篆书家出现,但是都没有形成复古的风气。晚明学术氛围浓厚,个性解放思潮以及金石考据学出现,很多书法家追寻古法,认为学书必须要从秦汉学起。从吴门书派的后人文彭篆刻、晚明赵[Ч獾摹安葑薄⑶宄醺瞪降淖槌删偷某鱿
本文编号:282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