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代刻石文字书法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05 05:05
本文关键词:徐州汉代刻石文字书法综述
【摘要】:徐州位于今苏、鲁、豫、皖交界之处,古称彭城,曾为楚王项羽国都,也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它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当时社会的政治中心。徐州以汉墓数量众多而称著,是中国汉画像石出土五大集中地之一。本文以现存的汉代刻石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碑刻、画像石题记、墓塞石刻铭、墓志等共计15件),通过对其梳理看出徐州地区的刻石主要集中在公元61年至177年,刻石数量以铜山县居多,刻石文字内容主要涉及纪年、墓主身份、事迹、卒葬时间、建筑费用、颂词、遗训、自励等。其风格多古朴、天真,似有木书简牍或篆书的稚拙趣味。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比较的方法推论出徐州地区隶变的大致时间约为公元前151年-前117年间,徐州地区汉代刻石文字风格与豫东、鲁南、皖北及陕西的刻石文字都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刻石文字与存世墨(朱)迹文字的比较中,推论出徐州刻石文字的发展成熟要晚于墨(朱)迹文字。而徐州地区汉代刻石文字的学术价值通过其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表现出来,史料尤为丰富。如纪年本身的行文格式、《孝经》传抄中的变更、对《汉书》、《后汉书》资料的补充、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等。同时《邳州燕子埠永寿元年画像石墓记》还出现了具有文学价值的行文韵脚。
【关键词】:汉代 刻石文字 书法 隶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10
- 一. 研究对象6-8
- 1. 主要研究对象6
- 2. 《大风歌碑》与《袁安碑》的争论6-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9
-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9-10
- 第一章 徐州地区的汉代刻石文字10-16
- 一.徐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10
- 二.徐州汉代刻石文字兴起的理由10
- 三.徐州汉代刻石存世情况统计10-12
- 1. 现存11-12
- 2. 佚失12
- 四.徐州汉代刻石文字分布情况12-16
- 1. 年代12-13
- 2. 地域13-14
- 3. 内容分类14
- 4. 文字风格简述14-16
- 第二章 徐州汉代刻石文字的书法艺术价值16-27
- 一.隶变与徐州地区刻石文字反应出的隶变信息16-19
- 1. 隶变16
- 2. 徐州刻石反映出的隶变信息16-18
- 3. 徐州刻石隶变的特点18-19
- 二.与同时代刻石文字的风格比较19-27
- 1.与周边地区刻石文字的比较19-24
- (1) 苏北地区19
- (2) 皖北地区19-20
- (3) 豫东地区20-21
- (4) 鲁南地区21-24
- 2.与陕西刻石的比较24-25
- 3.与存世墨(朱)迹文字的比较25-27
- (1) 时代比较25-26
- (2) 风格比较26-27
- 第三章 徐州汉代刻石文字的学术价值27-29
- 一. 史料价值27-28
- 二. 文学价值28-29
- 结论29
- 致谢29-30
- 附录30-46
- 参考文献30-31
- 徐州汉代刻石图版31-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志红;;李斯刻石文的文学观照[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2 陈开梅;;论秦代颂体[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炳华;“刘平国刻石”及有关新疆历史的几个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彭羲;;石鼓文刻石探源[J];文博;1993年06期
5 张秋霞;;试析西汉刻石文字对简牍的接受[J];书法赏评;2010年03期
6 杨玲;;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接受与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张铭心;;石鼓拓本中“工”字为何有点?[J];紫禁城;1987年01期
8 付志红;;李斯作品的文学观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晓鹃;;《古文苑》成书年代考[J];文史哲;2010年01期
10 从容;;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先秦石鼓文赏析[J];学会;199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丛;徐州汉代刻石文字书法综述[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62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2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