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4-10-03 00:45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思潮成为影响当前主流文化的因子。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进一步提升公民基本道德水平,就成为思想道德工作者们的重要课题。马克思就曾表示,道德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它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诠释,从而会随着时代的文化精神的积淀而体现着其独特的社会规范和时代价值。既然道德是文化的外显,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就应当从我国的精神和文化着手。因此,追踪传统文化关于道德教化的说法是面对并提升当下道德水平的一个角度。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集时代大成的《吕氏春秋》中的道德教化思想,不仅对我们思考当下的道德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出的“两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毕竟,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经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顺利融入世界文明的脉络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对《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研究也是积极响应“两创”方针,接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一个重要契机。需要看到的是,成书于战国末-秦王朝时期的《吕氏春秋》,以融合...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社会背景条件
一、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以德为核心的道德教化内容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促使价值观上崇尚变革
三、社会矛盾运动引发了多元与和谐的道德教化目标
第二节 个人主观条件
一、人生阅历涵育其革新精神
二、时代变局催生其秩序意识
第三节 理论思想条件
一、效法天地:顺应天之道
二、执摄政教:天道立人道
三、天人相应:天道定本位
第二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教化的内涵
一、“服民以道德”与“渐民以教化”
二、依“本位觉醒”来“道德教化”
三、从“变容改俗”到“安之若性”
第二节 道德教化的特色
一、复归本位:道德教化的“生命性”
二、贵因而教:道德教化的“机缘性”
三、厚时为宝:道德教化的“时代性”
第三节 道德教化的主客体
一、“争道”而“省己”的教化主体
二、“疾学”而“尊师”的教化客体
三、“去尤”、“用众”以促“主客同体”
第四节 道德教化的具体内容
一、自我教化:养生养性
二、家庭教化:忠孝齐家
三、人文师教:尊师重教
四、社会教化:礼乐仁义
第五节 道德教化的方法
一、有为以教
二、无为而化
第三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和而不同:糅合诸子百家德教之长
二、施德无形:继承多元德教合宜之优
三、位本立序:吕氏道德教化独到贡献
第二节 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局限
一、封建专制:道德教化思想的阶级实质
二、天命既定:道德教化思想的宿命局限
三、定分守位:道德教化思想的异化风险
第四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现实境遇
一、多元价值竞争与返本开新
二、资本逻辑冲击与本位持守
三、大众传媒与核心价值引导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当代价值
一、民为邦本
二、主客交互
三、类固相召
第三节 教民以仁的当代价值
一、以诚守位
二、以诚入规
三、遵道仁民
第四节 化渐之法的当代价值
一、诗文寓言以喻
二、德化养成以渐
三、道生德蓄以成
第五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启示
第一节 家国一统和谐以固国家
一、“和谐”:国家层面的“秩序”基石
二、“当染”:“富强”“民主”所由之路
三、“认同”:“文明”是“秩序”的表征
第二节 礼乐秩序规范以合社会
一、“家本位”: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纽带
二、人的“自由”:社会关系中的“秩序”
三、礼乐“秩序”:“平等”“公正”之路
四、法治“秩序”:社会价值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个体清静本位以育善诚
一、适欲节性:在道德“本位”中寻找生命与欲望的平衡
二、养心达情:在“守位”中修身自达“爱国”与“敬业”
三、至诚自然:在自养清修独立与人际交往中塑造“诚信”
四、成己达人:在自我剖析与人我关系拓展中诠释“友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06554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社会背景条件
一、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以德为核心的道德教化内容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促使价值观上崇尚变革
三、社会矛盾运动引发了多元与和谐的道德教化目标
第二节 个人主观条件
一、人生阅历涵育其革新精神
二、时代变局催生其秩序意识
第三节 理论思想条件
一、效法天地:顺应天之道
二、执摄政教:天道立人道
三、天人相应:天道定本位
第二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教化的内涵
一、“服民以道德”与“渐民以教化”
二、依“本位觉醒”来“道德教化”
三、从“变容改俗”到“安之若性”
第二节 道德教化的特色
一、复归本位:道德教化的“生命性”
二、贵因而教:道德教化的“机缘性”
三、厚时为宝:道德教化的“时代性”
第三节 道德教化的主客体
一、“争道”而“省己”的教化主体
二、“疾学”而“尊师”的教化客体
三、“去尤”、“用众”以促“主客同体”
第四节 道德教化的具体内容
一、自我教化:养生养性
二、家庭教化:忠孝齐家
三、人文师教:尊师重教
四、社会教化:礼乐仁义
第五节 道德教化的方法
一、有为以教
二、无为而化
第三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和而不同:糅合诸子百家德教之长
二、施德无形:继承多元德教合宜之优
三、位本立序:吕氏道德教化独到贡献
第二节 道德教化思想的历史局限
一、封建专制:道德教化思想的阶级实质
二、天命既定:道德教化思想的宿命局限
三、定分守位:道德教化思想的异化风险
第四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的现实境遇
一、多元价值竞争与返本开新
二、资本逻辑冲击与本位持守
三、大众传媒与核心价值引导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当代价值
一、民为邦本
二、主客交互
三、类固相召
第三节 教民以仁的当代价值
一、以诚守位
二、以诚入规
三、遵道仁民
第四节 化渐之法的当代价值
一、诗文寓言以喻
二、德化养成以渐
三、道生德蓄以成
第五章 《吕氏春秋》道德教化思想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启示
第一节 家国一统和谐以固国家
一、“和谐”:国家层面的“秩序”基石
二、“当染”:“富强”“民主”所由之路
三、“认同”:“文明”是“秩序”的表征
第二节 礼乐秩序规范以合社会
一、“家本位”: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纽带
二、人的“自由”:社会关系中的“秩序”
三、礼乐“秩序”:“平等”“公正”之路
四、法治“秩序”:社会价值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个体清静本位以育善诚
一、适欲节性:在道德“本位”中寻找生命与欲望的平衡
二、养心达情:在“守位”中修身自达“爱国”与“敬业”
三、至诚自然:在自养清修独立与人际交往中塑造“诚信”
四、成己达人:在自我剖析与人我关系拓展中诠释“友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0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400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