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术史叙事话语的“西北”——西北艺术与战时美术史叙事
本文关键词:作为美术史叙事话语的“西北”——西北艺术与战时美术史叙事 出处:《文艺研究》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术史 叙事话语 敦煌壁画 艺术语言 抗日战争时期 石窟艺术 张大千 精神意义 中国艺术史 意义内容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众多艺术家、文物学者先后前往西北旅行考察,他们在发现艺术史迹的同时,更在其中找寻精神意义和对新艺术创作的启发。美术史叙事中的"西北",通过这些西行者的话语转述与艺术创造,被移入了大量具有独特时代语义的内涵。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雄健有力的"汉唐精神",教化功能和通俗化特征,以及对"中国文艺复兴"的价值期许,被视为"西北"话语最为重要的意义内容。也因此,"西北"在抗战时期被建构为一个对中国美术史叙事影响至今的关键性术语。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Anti - Japanese War , many artists and cultural relics scholars went to the northwest to explore their spiritual meaning and inspiration to the new artistic creation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于皇权中心与汉文化覆盖范围来界定族群的种族观、地域观,使得在经济、政治、文化上与统治中心地带有着巨大差异的西北地区一直处在多重意义上的“化外之境”。在传统的文化认知体系中,“西北”俨然是一个未经文明开化的荒蛮之地,它不能被纳入到文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从多样到多元[J];美术观察;2000年01期
2 苏丹;关于中国美术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曹明阳;;浅谈中国美术史课堂教学[J];神州;2014年06期
4 赵相武;;中国美术史的变局与转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24期
5 李江涛;;关于中国美术史公共课的一点探索和创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郭珂;;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论略[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11期
7 林木;中西的形式观有着不同的内容[J];文艺研究;1999年04期
8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9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10 陈超南;;新木刻“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对“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巴黎展的回顾与思考[J];上海艺术家;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自沿;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N];青海日报;2014年
2 清华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 许万里;迈克尔·苏立文:东西方美术交流的使者[N];光明日报;2013年
3 武湛;倔强的一代[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徐佳和;“假画大案”与上海画家“美国梦”[N];东方早报;2013年
5 邱家和;另一只眼看时下的“当代艺术热”[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全;20世纪西方美术史家眼中的中国美术史述评[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2 彭侠;研究性教学背景下中国美术史表述方式的转变[D];山西大学;2014年
3 边黎;如何装扮“姑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0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