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并重译诗歌,“三化”齐备构意象——郭沫若汉译《黄水仙花》赏评
本文关键词:“三美”并重译诗歌,“三化”齐备构意象——郭沫若汉译《黄水仙花》赏评 出处:《语文建设》2017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诗歌翻译 原诗 许渊冲 三化 音美 意美 译诗 构意 华兹华斯 浅化
【摘要】:正在《翻译的艺术》中,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许渊冲指出,诗歌翻译要尽可能做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才是"形美"。因此,在诗歌翻译时,许渊冲推荐使用"三化"(深化、等化与浅化)的方法传达原诗的"意美",用"双声""叠韵"等方法传达原诗的"音美",用译诗的格律传达原诗的"形美"。
[Abstract]:In the Art of Translation, Xu Yuanchong, a professor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t Peking University, points out that poetry translation should be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beauty of the mind, the beauty of the sound, the sense of the ear, the beauty of the form and the ey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beauty of meaning", followed by "beauty of sound", and finally "beauty of form". Therefore, in poetry translation, Xu Yuanchong recommends the use of "three modernizations" (deepening). The method of equalization and shallowness conveys the "beauty of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oem, the "sound beauty" of the original poem by means of "double voice" and "repetition of rhyme", and the "beauty of form" of the original poem by means of the rhythm of the translated poem.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Y2016B07)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在《翻译的艺术》中,北京一、意美层面象,写出了云层之高远。但是从诗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许所谓“意美”,就是要传达出原歌翻译的忠实性而言,则似有偏离渊冲指出,诗歌翻译要尽可能做到诗的内容之美。许渊冲认为,“意原文内容之嫌“。山谷”一词,浓缩了“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志鲁;谈谈诗歌翻译中增补的妙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中国第五届诗歌翻译研讨会通知[J];中国翻译;2005年06期
3 ;中国第六届诗歌翻译研讨会预备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第六届诗歌翻译年会将在重庆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5 凌莉;刘露;;诗歌翻译的策略和方案[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6 陈剑;崔华勇;;“诗歌翻译”中的“争论问题”及方法新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冯英巧;娄军良;;探究诗歌翻译的策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8 丁鲁;关于诗歌翻译的我见[J];苏联文艺;1984年01期
9 桂乾元;翻译的“黄灯特区”─—诗歌翻译的界定认识[J];外语研究;1995年04期
10 隋荣谊;;诗歌翻译[J];英语知识;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胡文海;;诗歌的翻译——以松尾芭蕉的俳句的中文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远翥;;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5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筱华;邹慧民;吴春明;;美之集萃与再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黄东成;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3年
2 丁淑红;异域的投影:阿拉伯古典诗歌翻译在中国[N];文艺报;2013年
3 江枫;江枫答“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4年
4 古丽莎·依布拉英;思维与角色的转换[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刘皓明;直译者的任务[N];东方早报;2011年
6 谷羽;诗歌翻译的“准确性指数”与“随意性指数”[N];中华读书报;2014年
7 乌买尔·买买提依明 (维吾尔族);如何把诗翻译成诗[N];文艺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国平;诗歌翻译,“弄巧成拙”或是“美丽的误读”?[N];光明日报;2013年
9 杨炼;大海的第三岸[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
本文编号:1403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0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