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之审美经验及其文艺批评价值
本文关键词: 审美经验 期待视野 审美对象 审美主体 同一性 出处:《四川戏剧》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经验背离艺术经验,期待视野反拨视域融合,在接受美学的审美过程中,在期待系统的视野变化和视野重构过程中,审美对象虚无缥缈,理解阐释没有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文艺批评,将审美对象消溶在审美主体的多样性中,使审美对象丧失了同一性,无从根据文艺作品的客观存在去实现文艺作品的真正意义,因而不具有文艺批评价值。
[Abstract]:Aesthetic experience deviates from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anticipates the visual field fusion, and in the aesthetic process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 of anticipating the change of the visual field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visual field, the aesthetic object is illusory. There is no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Literary criticism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dissolves the aesthetic object in the diversity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and makes the aesthetic object lose its identity. There is no way to realize the true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literary works, so it has no value of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威尼斯商人》向来以莎士比亚喜剧闻名于世。然而,有作者从中世纪末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激烈 冲突的角度,揭示《威尼斯商人》“喜剧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悲剧”[1];有作者认为,莱德福(Michael Radford)执导的电影《威尼斯商人》,是“以夏洛克为中心人物的悲剧”[2];有作者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壁;论新世纪审美对象的创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4期
2 段建军,李乖宁;体验与审美对象的深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裴云;;从“生活世界”到“审美对象的世界”——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世界”的现象学意义[J];哲学动态;2007年02期
4 陶谊;;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理论述评[J];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04期
5 董惠芳;;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观[J];前沿;2009年07期
6 张云鹏;胡艺珊;;感性: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杜志运;罗常军;;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中再现与表现的世界[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董惠芳;宋巍;;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特征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张云鹏;;审美对象的世界[J];东方论坛;2012年03期
10 薛正昌;含蓄与审美对象[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旭光;;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3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彭亚非;;非美论——先秦审美对象论研究之一[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3 席格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化创意产业与审美对象的拓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赵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章祖安;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待续)[N];文艺报;2000年
6 古耜;一声清唳晚风凉[N];文学报;2003年
7 陈书馨;陇山绘画艺术建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李培庚;审美发展史纲①[N];文艺报;2005年
9 李盛涛;你知不知道那心灵有多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3 杜志运;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尹晓琴;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看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5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媛媛;网络语言的狂欢特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静;六朝自然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晓泉;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陈贻祥;莫里茨·盖格尔现象学审美价值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4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4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