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艺术人类学:从符号交流到物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22:54

  本文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符号 交流 能动性 物质文化 出处:《民族艺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学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惬意,艺术人类学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边缘的不自觉状态。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象征解释人类学的兴起,艺术和物质文化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象征解释人类学把艺术看作一种语言符号的交流体系,主要用符号学理论来解释艺术品的意义,"符号—意义"成为其研究艺术的主要范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艺术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艺术人类学在理论建构上的一个重要转向是由"符号—意义"研究转向对艺术品的能动性研究,"艺术品—效果"是艺术能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类学研究中出现了物质文化转向,物质文化研究强调对艺术品的物质性的关注,"物质—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Abstract]:For most of the tim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nthrop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hropology and art was not pleasant, and the study of art anthropology was basically in a marginal state of unconsciousness. By 1960s. With the rise of symbolic hermeneutic anthropology, art and material culture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anthropology. Symbolic Anthropology regards art a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language and symbol. Semiotics theory is mainly use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works of art. "symbol-meaning" has become the main paradigm of his art research.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 study of art anthropology has entered a conscious period. An important turn i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anthropology is from the study of "symbol-meaning" to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role of art. "Art-effect" i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theory of artistic activism.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re has been a material and cultural turn in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The study of material culture emphasizes the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ity of ar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art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art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12CZW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审美认同机制研究”(12YJC7511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人类学与艺术的关了学科建设的自为时期,通过对艺术人类学发展系并不惬意,艺术和物质文化从未进入人类学研的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其理论贡献和不足,可以为究的中心,大多数的人类学著作只是在最后一章今日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并找到新稍微提及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明;中国艺术人类学:本土与现代[J];民族艺术;2000年01期

2 项阳;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范本──从《草根的力量》谈起[J];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3 郑元者;艺术人类学立场与美学新思维[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5期

4 何明,吴晓;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5 姚媛媛;图腾神话的艺术人类学内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阿嘎佐诗;;阅读艺术人类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7 郑元者;;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邱春林;廖奇;;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实[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9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换[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10 陈元贵;;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周芳;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记者 徐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京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黄龙光(诗纳倮乌);“非遗”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的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李修建;走进田野的艺术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熊晓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知识全球化时代的艺术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翟群;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安丽哲;传统技艺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翟群;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春花;艺术人类学简史[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2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52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