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意义论的文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事实 中国文论 回归性 心理世界 文化诗学 言语行为 现代文论 心理批评 语言规则 出处:《文艺研究》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意义论文论是中国当前文学理论回归性重建的一个重要选择。原因如下:第一,研究文学独特的意义机制是对文学事实最切近的探讨;第二,对文学意义值的探究包含了几乎所有文学理论的重要视角,具有广阔的开放性和视野纵深;第三,中国有极为深厚博大的意义论文论的传统。因此,创建意义论的文学理论,可以切中文学事实,囊括综合中西,传承汉语文论的深厚传统。在世纪性的西化潮流中,中国文论所失落的是对文学事实的穿透、汉语语感和理论的原创性洞见,建立意义论的文学理论有希望挽回这一失落,重建汉语文论的语感力量。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retur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 .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 First , the study of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is the most recent exploration of the fact of literature ; secondly , the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contains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重大项目“以中国美学为主体重构现代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208270418078)成果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孙国东;;法律哲学的社会—政治基础——论马克思法律理论建构的“社会—政治法律哲学进路”[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9 李进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10 余亚斐;;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法国文学理论文选在美国面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2 ;文学理论的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6期
3 黄立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太胜;对话、激情和创造:文学理论的自我抒写方式[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5 ;走向开放的文学理论[J];戏剧文学;2000年02期
6 李凯;关于“文学理论”学科界属问题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董学文;21世纪与文学理论研究笔谈(六篇) 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8 刘军;让文学理论成为文学理论——北京大学“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纪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9 王岳川;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J];文学自由谈;2001年04期
10 ;科学性: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龙潜;高迎刚;;“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梁巧娜;;文学理论资源刍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茂民;文学理论的界限与可能[N];河北日报;2003年
2 ;专题:文学理论死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蒋晓丽;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N];文艺报;2013年
4 羽尘;文学理论如何解释[N];河北日报;2013年
5 邓宝剑;对文学理论的冷峻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10 王一川;面向文化文学理论的新转变[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2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4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9 齐晴晴;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炜芳;语言论转向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0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