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
本文关键词: 当代艺术 坐标 系统 自我 剖析 出处:《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系统。基于自身的嗅觉,把“我”放这个坐标系的原点,展开以“艺术家们”为X轴,以“艺术家以外的能量”为Y轴的横纵关系,从而使这段历史的学术演变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在“艺术家们”这一部分,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总结了近二十年内各个艺术团体的分类依据,代表艺术家,作品与成就。所选案例的排列顺序即它们在我视野里出现的顺序;着墨多寡则由它们对我的相对参考价值决定;描述和分析的笔力集中在案例“此刻”的现实意义上。比如其中对“f4”的论述不多,都以市场行情为导向;再比如与我年龄相近,并且具有“先锋性”的艺术家,除了把他们归纳到群体里以外,更作为单独案例记述。我不属“艺术家以外的力量”,因此虽然它与我直接相关,但点到为止,不做赘述。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进行了系统地自我梳理。其中分为几个部分:1、研究生学习与创作的关系。2、概述我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取向。3、通过作品《100天100件》梳理自我创作系统。4、通过个人作品的详析,论述创作媒介的多样性。 由以上论述得出结论,即文章第三部分:认知系统上的变化,艺术气质上的转移.是我提出本文系统的原因。个人必定存在系统背景中,同时又要时刻保持着与系统的距离,所以对系统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Abstract]: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ontemporary art China system in the field of vision. Based on their sense of smell, "I put the origin of the coordinate system", to "artists" to the X axis, Y ax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with "artists outside energy", so that this period of history the academic evolution presented in three-dimensional way in front of us.
In "the artist", using field survey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various art groups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n behalf of the artists, works and achievements. The selected cases the order that they appear in my field of vision in order; inking amount by them on my relative reference value to describe the decision; and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cas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the moment". For example, the "F4" little discussion, with the market oriented; another example with my age, and has a "pioneer" of artists, in addition to their induction to the group, more as a separate case description. I do not belong to the "artists outside forces", so although it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me but you, not to repeat them.
In the second part, I systematically self sort. Which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1,.2 graduate study and creation, an overview of my creation style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3, through the works of <100 day 100 > sort of self creation system.4, 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works, discusses the diversity the creation of the media.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conclusion, namely the third part: 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system, transfer of artistic temperament. I proposed this system. There must be a system of personal background, but also keep with the distance to the system, so th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is indispensable.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菱;张黎;;“留注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对话[J];艺术·生活;2006年05期
2 荆菲;;另一种表达——70后艺术家的精神诉求[J];画刊;2011年07期
3 冷林;中国当代艺术随想——本地的声音[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4 冷林;;水中捞月——宋冬的艺术活动[J];荣宝斋;2011年06期
5 马学东;;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研究[J];荣宝斋;2011年06期
6 范雨萌;;脸谱下的面孔[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7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绘画篇·油画第一卷出版[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8 陆蓓容;;山远天高烟水寒[J];艺术与投资;2011年08期
9 杨涓;;山水气质与中国当代风景[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10 张离;;另一种中国制造——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境遇[J];艺术·生活;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光荣;;闻一多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兼政经历[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3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沈宝基;;沈宝基诗论二则[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10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亚萌;当代艺术贵在创新[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杨琳;方力钧:投资、投机分子的加入恰好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李宏宇;过去时很辉煌,将来时很模糊[N];南方周末;2008年
4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李青;关于“西南”这个词[N];美术报;2007年
6 左岸;关于70后:别拿年代说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艺宝;2007艺术长沙:艺术专列奔长沙[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李静;管艺: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品藏家[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朱小钧;“艺术专列”开往长沙[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李宏宇;有钱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周岚;僭越与合谋:798异托邦的空间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6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8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10 Courtney A. Hogarth(山孩子);忆之根,,梦之技[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刘莉;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式化倾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陈君;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沈阳;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施乐群;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52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2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