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艺术在“新伦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03 20:01

  本文选题:秩序 切入点:艺术 出处:《河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艺术在“新伦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我在关注当代社会中旧的价值观念动摇,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的普遍现象后选取的。本文在广泛地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梳理。尝试把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和其姊妹学科——协同学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来探讨艺术对伦理体系构建的作用。价值观是建立伦理体系的凭借,伦理使人类社会宏观有序。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会不断的有新的价值观代替旧的。艺术因为其模拟性而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艺术往往是时代变迁的“先知先觉者”和打破旧秩序的“革命者”,也是新秩序的组成部分。艺术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耗散结构中的非线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艺术对人类社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性在大变革的时代显得尤为明显。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thical system" is that I am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old valu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new value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built up after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material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Prigogin's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its sister discipline, Synergetics, to human societ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al system. Ethics makes human society macroscopic and orderly. Values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t is highly sensitive because of its impersonation. Therefore, art is often the "forerunner" of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who breaks the old order, and is also the group of the new order. The role of art in human society is the function of nonlinear factors in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importance of art to the survival of human society is especially obvious in the era of great chang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矛盾及教师作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张树俊;;论思维变革与远离平衡态[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杨永良;;并非虚幻的“冷酷仙境”——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熵增定律、耗散结构理论[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4 马晓颖;;先秦与古希腊美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家合;李建华;;论公共服务伦理本性的主要内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孙英春;孙春霞;;跨文化传播的伦理空间[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7 杨建兵;;墨家生命伦理论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8 潘昌盛;;商业伦理失范及其构建[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9 卢雄勇;;差序格局下的苏商伦理——兼论儒家经济伦理与近代苏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吴志杰;;中国传统范畴“诚”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民族翻译;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圣春;刘万福;严忠辰;解海卫;;耗散结构理论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作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戴泽平;;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医学创新人才培养[A];“安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届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何雪峰;李大帅;韩双江;;基于熵、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内控失范与规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健;赵文桐;;新耗散结构理论在气象上的应用——熵气象学[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饶怀德;;耗散结构理论在土地市场分析中的应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隋绍珍;李宏宇;;耗散结构理论与地质学[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7 朱令人;;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地震预报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欧阳赞;马继汇;吕永成;韦学敏;;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与宏观调控[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9 叶春;;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耗散结构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陈万春;宋友庭;陈小龙;;晶体手性与空间生命起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 武四海;“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武四海;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N];人民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新军 黄青丽;河流生命的系统诠释[N];黄河报;2006年

4 杨黎光;一个可毁可誉的另类人群[N];深圳商报;2009年

5 齐建国;如何发展循环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伦理体系(框架)[N];黄河报;2005年

7 北京市原政协副主席 朱相远;掌握历史“周期律”要靠改革创新[N];北京日报;2008年

8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 李俊;全面把握中医本质 实现中医创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徐卫国;非线性建筑探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田向阳;浅谈“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六“度”[N];重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宇;沃勒斯坦理论中的时空观念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李文敏;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艳萍;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进化识别及管理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姜金贵;火力发电厂事故的应急管理及虚拟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韩斌;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苏小康;基于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系统分析方法[D];湖南大学;2007年

10 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智超;艺术在“新伦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大学;2009年

2 易耀森;耗散结构理论角度的中医人体生命信息现象[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永生;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赖加福;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袁浩;耗散结构理论中的自组织行为[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马科;基于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组织再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润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窦兆波;耗散结构视野下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岑威;基于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逆向物流系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6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